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等等。”韓孺子打斷望氣者,左右看了看,“人還沒齊吧,當今天子呢?太后呢?沒有他們,咱們站在這裡說什麼都是無用。”

“沒錯。”東海王附和道,“總不能你們幾位望氣者決定誰能繼位吧?”

皇甫益笑道:“是我的錯。”說罷,舉手拍了兩下。

房門再次開啟,一隊宮女魚貫而入,並排站在中間,共是六人,全都捧著托盤,每隻托盤上面擺著兩枚印璽。

“陛下有恙,太后正悉心照料,因此不能前來,特派出十二枚皇帝印璽以表明心意,諸位覺得可否?”

四名爭位者走過來察看,英王個子矮小,讓袁子凡抱著自己,伸手想摸印璽,被袁子凡阻止。

皇帝印璽共有十二枚,用途各不相同,韓孺子只認得一枚,最重要的一枚,可以用來頒佈聖旨的那一枚。

他看到了,寶璽就在一名宮女的托盤上。

他再次看向楊奉,覺得真正的淳于梟必是這四名望氣者之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帝之規

六名宮女退到一邊,手裡捧著的十二枚皇帝印璽形態各異,顏色也都稍有區別,像是十二位縮小了的先帝牌位,冷冷地監督著一切,要看看韓氏子孫究竟能折騰出什麼新花樣。

望氣者皇甫益——自稱也曾用過淳于梟這個名字——站在屋地中間,其他人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圍成圈子,傾聽他說話。

皇甫益緩慢地原地轉圈,以顯示不偏不倚。

他說:“諸子爭位,由大臣選立新帝,聽上去十分稀奇,似乎是前所未有的怪事,可是請諸位聽我嘮叨幾句:上古之時,天下為公,堯、舜、禹三代禪讓,表面上是前帝指定后帝,其實真正的決定者是大臣,丹朱為堯之長子,未能取得大臣擁護,而失去帝位,舜終其一生為民操勞,始終接受大臣的監督……”

皇甫益說了許多,韓孺子瞥了一眼楊奉,就是在這名太監的指引下,他仔細看了一遍史書中的上古記載,意思與望氣者所言相差不多,只是史書將禪讓歸功於帝王本人的高風亮節,在皇甫益的層層剖析之下,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臣,唯有取得大臣的支援,禪讓才能起作用。

楊奉對望氣者瞭解之準確,令韓孺子吃驚,甚至有一點恐懼。

“但是。”皇甫益話鋒一轉,“禪讓畢竟是上古之事,失傳已久,千年以降,帝位皆是父子相傳,天下以為定式。大楚定鼎百餘年來,帝位傳承不絕,可是自從武帝駕崩,棄群臣而昇天,帝位乖亂,以至臣民無措,天下洶洶,不知所從,大楚由此傾危。在下稍通陰陽,幸得陛下、太后召見,上觀天象、下察地理,以為亂象有因……”

皇甫益接下來的話比較晦澀,各種怪詞滔滔不絕,總之只想說明一件事,帝位傳承的規矩該改一改了,沒必要全改,大楚江山歸韓氏所有,已為天下所公認,所以皇帝無論如何仍要在宗室之內產生,卻不一定是父子相傳,可以稍稍“復古”,由大臣選擇。

就這樣,在皇甫益的一番講解之後,諸子爭位、群臣選帝這件事,由標新立異變成復古之舉。

眾人聽得比較認真,韓孺子也是如此,倒不是被說得心服口服,而是想透過這些話弄清楚望氣者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皇甫益沒有露出任何破綻,他將一切功勞與想法都推給太后與重病的皇帝,望氣者頂多給予一點建議。

最後,他終於說到了重點,“宗室子弟眾多,不可能都參加爭位,本來應該由宗正府做出選擇,可這是第一次,宗正府沒有經驗,不敢接手,只好由韓氏子孫自薦,也就是四位到此的原因。”

皇甫益繼續原地轉圈,向四名爭位者挨個點頭。

“今天並非爭位的起始,只是一次溝通與說明,我相信四位皇子、皇孫都已得到一品大臣的推薦,但是尚需一點兒憑證。倒也簡單,十日之內,請諸位拿到一品大臣的官印,交到勤政殿,讓幾位大臣看一眼,確認無誤之後,原物歸還,除此之外,再不需要一紙一字。”

東海王忍不住開口了,“要官印,還不如讓本人進京,官印離身,可是重罪。”

東海王瞧了一眼韓孺子,沒有指出這是一位奪印的天才。

皇甫益笑道:“無妨,四位可親自捧印前來勤政殿,驗過之後就可帶走,絕不在他人手中停留。”他頓了一下,“為了這次選帝,宮內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批覆任何奏章,斷然沒有突然問罪的道理。”

東海王還是覺得不踏實,追問道:“比如……太師,我只需要拿到太師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