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4部分

金什麼的,登記一下姓名和聯絡方式,我們得跟交警隊聯絡一下的,畢竟這也算是事故

“沒問題,就按你說的辦了。”範無病自然沒有異議。

範無病到前臺交了住院押金,再回來的時候,就發現老頭兒已經醒過來了,正在跟梓琪說話呢。

梓琪看到了範無病,就對他說道,“無病,老大爺醒過來了,應該沒有什麼大事了,待會兒大夫過來給他接骨頭。”

這個時侯,梓琪就摘下了墨鏡,老頭兒居然認出了她,這也難怪了,《同一首歌》這個時侯已經成為收視率非常高的節目了,梓琪作為女主持人,知名度不比央視的幾個新聞聯播播音員小,兩個人就聊了一會兒。

老頭兒就有些歉意地對範無病說道,“對不起,剛才頭昏昏的,撞到了你們,實在是給你們添麻煩了。”

範無病一聽樂了,心道這是怎麼回事兒,人撞車了?

“唉,心裡面不好受,神思恍惚的,不知道怎麼的就跑了出去。”老頭兒就給兩人說了一下自己的事情,原來卻是老頭兒讓梓琪把自己的那隻黑色人造革大包給取了過來,然後讓她開啟。

梓琪按照老頭兒的吩咐拉開了大包的拉鍊,就露出了裡面的一個大油紙包來,裡面卻是花花綠綠的許多印刷品,仔細一看,居然是大片大片的整版糧票。

喲,這倒是少見的。

範無病一見到這些東西,頓時感到有些親切感,這令他想起了當年自己集郵的時候,還有王氏三兄弟的父親留下來的那一大包郵票,此時看到了這些糧票,很有情景再現的感覺。

一九五五年,國務院透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從此,各種糧食票證便開始進入中國社會,一個特殊的票證時代正式開始。以糧票為代表的票證,成為捆在商品身上的枷鎖,沒票寸步難行。

直到去年,國家才取消糧票制度,整整的三十八年,糧票才算正式退出了流通領域。

當時以上海來講,由於人口最多,糧票發行量也最多。

上海的最小面額兩錢半的糧票當時在全國最出名,他們原來吃早點,有四大金剛一說,就是燒餅、油條、稀飯、豆漿。往往一個成年男子的早點是兩個燒餅加一根油條,為了使那一根油條不找零,就發明了兩錢半的糧票。

除了糧票外,當時的糧食還負責發放糖票、蛋糕票、家禽票、肉票、魚票等。在文革期間,多數市民每人每月限購二兩油,改革開放後,逐漸漲到每月半斤到一斤。

當時每戶人家都有一個購糧本,上面寫著家裡有多少人,定量多少。然後按計劃發放糧票,居民再拿著糧票購買糧食。

糧店的人對照糧本上的定量賣給居民糧食,如果超過定量,就是有糧票也不能賣。

當時的定點定量供應其實是讓人們吃不飽,但餓不死,那個時期,國家要保證所有人都能維持基本生命,這項工作在當時很不容易。

其實直到去年糧食市場放開之前,糧食局供應市場的標準都是推陳儲新,每年把新米儲存起來,將快要放置三年的陳糧推到市場上供應。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國家的損失,多儲備些口糧,因為糧食儲存三年就不能再食用了。

一個糧店限制了所有在它那裡買糧的居民,誰家有幾口人,吃多少大米,定點糧店一清二楚,離開了這個糧店,居民到外面則無法吃飯。

糧店比派出所的戶籍管理還厲害,定點糧店可以控制居民流動,它可以把人管到一粒米也沒有。計劃經濟年代,控制人口辦公室主要由糧食局和公安局組成,城市裡每年進人都有計劃,如果沒有向糧食局城裡面,也是沒有商品糧證的。

當時的糧食供應處領導,可以出入任何一個部門,不管是保密單位還是重要機關,他都可以去過問對方的糧油情況。

後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因為計劃生育的實行以及副食品的增多,居民在餐飲上不再是單純地吃糧度日,每月糧票或多或少有了結餘。即便家中突發狀況,糧食不夠吃,也可購買議價糧來補缺。

隨著居民手頭存積的糧票越來越多,糧票漸漸有了新的作用,人們把它當作一種流通貨幣,開始用糧票交易商品,由糧食部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俗稱滿天飛,是公認的硬通貨。

按照當時的規定,地方糧票只能在當地使用,如果出差到外地,就必須用到全國糧票,不然你到地方就買不到糧食,有可能捱餓。當時對通用糧票的審批極為嚴格,如果出差到外地,只能按出差天數發放相應的通用糧票,開具時還需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