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但不夠。靠外援?不可能。
最後大家想到了一條快捷地辦法。就是自己玩草船借箭。
所謂的草船借箭,就是把中央給海南的特殊政策轉化成真金白銀。其實早在八三年,國務院曾經批轉過一個檔案,《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區可以根據需要。批准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用於生產建設;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匯。進口若干海南市場短缺的消費品(包括國家控制進出口的商品)。
不過,這個紀要又明文規定,上列進出口物資和商品只限於海南行政區內使用和銷售,不得向行政區外轉銷。
大家很自覺地把後面的這段文字給輕描淡寫地忽略了。
事實上,在當時的深圳,靠進口國家控制商品來賺錢的公司比比皆是。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積累,海南的領導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汽車,跟進口一些小家電、辦公裝置等相比,它無疑是利潤最豐厚、也是內陸市場最歡迎地一個重量級商品。
但是這事兒畢竟還是要擔很大風險的,可以說是從火中取栗,於是海南的領導們決定有限度地搞一搞,進口一萬輛左右的轎車,爭取賺個兩億人民幣,搞點兒啟動資金來花。
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麼大地事情,怎麼可能掀不起風浪來?
孤懸海外、百年寂寥地海南島突然成了一塊騷動的熱土,全中國嗅覺敏感地商人都夾著錢包往那裡趕,事態迅速地變得不可收拾。整個夏天,海南島上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汽車。隨便到哪間茶樓、飯館、旅館、商店、機關、工廠、學校、報社,直至幼兒園、託兒所,聽得人頭昏腦脹的一個詞彙,就是汽車。
“這事兒都熱了半年多了,你們才想起來,黃花兒菜都涼了!”範無病聽到這個訊息不由得扼腕嘆息,痛恨自己又錯過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
“也不是這麼說,其實好時候才剛剛開始。”邱保華解釋道。
夏天的時候,首批進口車就上島了,整個海口市內外,都變成停車場了。
進口車上島,只能在島內銷售,但是也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按照規定,如果向島外流失,就必須進行處罰,當然了,處罰方式一般為罰款。在海南行政區領導默許之下,工商局積極地配合,一輛轎車只需要繳納四五千塊錢的罰款,就可以開出證明,然後堂而皇之地裝船出島,銷售到內地去。
在這中間。貪汙、行賄、受賄、套匯,所有作奸犯科地活動均在陽光下公然進行。
邱保華說道。“半年裡,海南一共簽了差不多九萬輛汽車進口的放行批文,對外訂貨七萬多輛,已經開出信用證五萬多輛。進口用匯總額,差不多有三億美金地樣子。九月的時候,海南大量進口汽車引起上面的關注,國務院派人前來調查,海南行政區政府的上報材料與實際情況大有出入。第一。海南進口的所有汽車,都是在島內銷售的(所有汽車發票上都蓋著“只限島內使用”和“不許出島”的字樣,這是事實)。第二,目前已經到貨的車,不足一萬五千輛(這也是事實,但上報材料沒有提及已經發貨,正朝著海南破浪而來地那幾萬輛汽車)。第三。海南對進口物資的管理。十分嚴格,一律不準出島,違者要受處分。”
“嘿嘿嘿嘿…………”範無病聽了之後一陣冷笑,心說海南不愧是站在風口浪尖兒上的,辦事兒說話都這麼講究策略,難怪有多少人都栽在海南的任上。
範無病幾乎可以想象到,就在行政區政府上報這份材料的同時,成千上萬的進口汽車,正在海口市的港口源源不斷地卸下。當然範無病地猜測肯定是正確地。事實上就在從九月份國務院調查海南進口汽車開始的一個月內,海南至少又批准了一萬輛汽車進口。十一月的時候,海南行政區在一份致國務院特區辦的電報中仍稱,到目前為止,海南島進口的汽車全部都是在島內銷售的。
然後汽車並不是鑽石這樣的小東西。大家注意不到。成千上萬地進口、出島,卻讓全天下的人都視若無物。這未免太過猖狂,到年底,國務院特區辦已經不再相信海南的報告。
“我們地大老闆們已經得到了訊息,海南的頭兒們要為此受處分了,我們發財的時機已經到了!”邱保華對範無病說道。
“這話又是怎麼講?”範無病感到有些奇怪,既然上面都開始徹查海南進口汽車事件了,怎麼可能還有機會發財?
邱保華卻異常激動地說道,“我們的大老闆的後臺很強大!非常強大!這次地事情,光是海南地幾個頭兒,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