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近兩年,以流行音樂、電玩產業、服飾、餐飲、動畫、影視為主要載體的韓流旋風更是席捲了整個東南亞,韓劇作為韓流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已經漸漸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HOT、神話、東方神起、Super Junior等以青春勁帥為主要特徵的偶像組合此起彼伏,以三星、LG為品牌代表的手機在大陸久盛不衰,韓版服飾成為新一代女性追求潮流的象徵,韓國泡菜更是成為泡菜一族的佼佼者,就連以前聞所未聞的紫菜包飯、韓國拌飯也因人們爭先恐後的嚮往而染上了新潮的色彩。
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韓國時,使韓國娛樂遭受了沉重打擊。再加上,韓國由於版圖有限,人口稀少,國內市場的開放潛力也就相對薄弱,於是韓國娛樂產業不得不將眼光轉向周邊國家,將經濟側重點從以資訊科技產業拯救韓國經濟轉向以文化產業振興韓國經濟。
韓國周邊的國家,日本自身的娛樂體系發達,港臺也是娛樂藝人密集的地方,而大陸本土的娛樂市場因為歷史的原因,則顯得極度薄弱,基本上是抓到盤子裡面都是菜,根本就沒有什麼挑不挑的,於是韓國娛樂產業就將主攻方向定位於中國內地。
自從韓劇在央視開啟了缺口,從一九九七年央視二套播放《愛情是什麼》以來,這一趨勢就越發不可阻擋了,緊接著先後播出了《初戀》、《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看了又看》、《人魚小姐》、《黃手帕》等韓劇,引起觀眾的強烈反應,海外劇場幾乎成為韓劇的專場。
以韓國影視產業帶動的韓國服飾、餐飲、音樂、電玩、綜藝娛樂並與之相結合共同掀起了韓流在中國大陸的熱潮。
中國和韓國的文化交自春秋時期即開始,到唐代時,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傳入韓國,《論語》、《孟子》、《春秋》、《尚書》等等成為他們提高自身修養的儒家經典,這種以儒教的八德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韓國被代代傳承下來,且儲存完好度甚至令我們本土人士驚訝。
反觀傳統儒家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成分,自明以後就越來越少了,再加上“五四”時期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的十年浩劫,反封建樹立新思想的同時,也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遭受嚴重打擊,儒家文化的地位一落千丈,經典書籍被當作封建糟粕棄之不顧。
於是今日,儒家文化到國外轉了一圈後又被韓國反銷售給我們,並且銷售過程一帆風順、暢通無阻。中國觀眾之所以那麼容易接受韓劇,其中原因之一也是基於儒家文化思想的共同心理基礎。由於lun理道德標準相似,在相同的道德要求下,觀眾被劇作打動的可能性就變大了。
與之相對的中國文化市場就顯得缺乏生氣、千篇一律。
歷史劇表現的永遠都是皇室子弟為爭奪王位而不惜兄弟相殘,後宮妃子為爭寵、爭後位而勾心鬥角,家庭劇則永遠是衝突連連,就若沒有衝突就沒有故事一般,永遠的二元對立。
情感劇上,前幾年的瓊瑤淚水劇之風吹走之後,情感劇場像失了主心骨一樣,顯得有些無所適從。現今的國產情感劇充斥著色與欲,一夜*、第三者成為劇中必備因素。無論是歷史劇、家庭劇還是情感劇大多演繹的是現實的殘酷、命運的艱辛,就是喜劇也只能是飽嘗辛酸與艱辛之後,滿含淚水的笑臉。就在詮釋現實、教育觀眾的同時,也給他們以無形的生活壓力,難以實現影視娛樂是為了放鬆、消遣的真正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以輕鬆活潑、溫情時尚為主要特徵的韓劇就成為觀眾的首選,韓劇現象由此產生,便不足為奇了。
而且韓劇在製作上也有其獨到之處,邊寫、邊拍、邊演、自產自銷,演員戲份多少,故事劇情長短,故事結局如何全部都透過投票活動由群眾意見來定。
一般而言,韓國影視製作公司在完成了一部新電視劇策劃方案後,並不立即投入到作品的創作中,而是首先尋找收視率高的電視臺,韓國三大電視公司MBC、KBS、SBS,得到其中任何一家認可後,編劇方著手寫故事梗概和前幾集的劇本,開拍前不需寫出全部劇本,甚至連故事梗概也不需寫全,這就避免了因劇作不被採納而做無用功的可能性。
例如,一般情況下,事先寫出十集左右的故事梗概和四到六集的劇本,開播前一般會製作四到六集的完成片。此後就是一邊寫劇本,一邊拍攝,一邊播出。
當電視劇拍出幾集後,編劇會透過座談的形式和觀眾展開討論,或者建立電視劇的官方網站,讓觀眾及時反饋意見。以觀眾喜歡度來增加或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