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給自己的政治生涯染上汙點。
但是這一次的情況又有些不同,可口可樂公司在整個世界上的影響力,甚至於不弱於美國政府,已經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對於這樣一個有助於宣揚美國文化和美國生活方式的產品,即便是政府方面,也有理由去盡力維護。
事實上,在早年間的可口可樂公司,他們同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的,相反還有過多次的齷齪,發生過幾次著名的訴訟案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格案”同“桶與壺案”。
可口可樂出現在紛擾、創新、爭奪的新生美國,一部可口可樂史就是美國史的縮影,可口可樂與美國一道長大、強壯,它轉變了消費模式,改進了人們對休閒、工作、廣告、**、家庭及祖國的認識。
可是,當年也就是生活在十九世紀末的人們全然沒有預見到那些影響。當時,美國內戰後農民、傷兵和移民使得成藥業膨脹起來,美洲大地廣告氾濫、秘方橫流。
當時的某位藥品商甚至要贊助建造自由女神像,條件是在神像基座上樹個特大廣告。在有錢可賺的時候,美國人大都樂意忍受**和人權掩飾下的虛偽。只要有錢,流氓無懶也受人擁戴和崇拜。
所以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倫。詹姆斯痛斥世風時就說道,“第一眼瞧見《先鋒報》,我就脊樑骨僵硬、呼吸停滯,感覺像一團屎尿打在我臉上。將來我們報刊上全是噁心透頂的新聞,這怪物正飛速成長;報紙的字裡行間充斥著廣告詞,廣告活語在報刊的地位。僅次於自殺、謀殺、打鬥,**、**等等。”
美式**自由的基本教義就是名正言順地追逐財富,不擇手段地攫取金錢。在這種狀態和社會心理背景下可口可樂應運而生。
只要你翻開可口可樂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可口可樂誕生在美國遊醫盛行的年代,而且當時可口可樂是一種含有可卡因的飲料,是潘伯頓老醫生的醫藥用品——治療頭痛的植物性藥液。
當年的亞特蘭大可以說是一個可口可樂城,有位政府官員在調查可口可樂的時候,發現在亞特蘭大每一條大街的拐彎處和辦公大樓,都有可口可樂飲料店的蹤跡。他調查到,坐辦公桌和腦力勞動者喝的可口可樂特別多,他們上班前喝一杯,中午吃飯時也喝一杯,晚上還要來上幾杯,這種情形在別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有的,而且有的癮君子一天竟然要十幾杯可口可樂,亞特蘭大市民已經喝可口可樂喝瘋了。
這位官員認為,亞特蘭大正由於可口可樂的存在,處於潰滅的邊緣。
後來他又去實地調查了可口可樂的瓶裝廠,瓶裝廠給他的形象更加壞,他認為那些瓶裝都不符合衛生標準,亂七八糟。活像一個垃圾場,他在報告中說,煮糖漿用的大壺看起來就讓人倒胃口,而且裝飲料的瓶子,一旦有了異物,就一直留在瓶子裡,瓶子的清洗又非常馬虎,只有一小部分髒物能清洗掉,工地髒得嚇人,全是一些雜七雜八的髒東西,各種麥杆、塵埃、殘渣充斥整個工廠。
由於他的調查,很多官員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可口可樂是一種有害的飲料,
後來一位獨立調查官不顧忌政府官員的干涉和說情,也不顧農業部警告他不要再找這個飲料大王的麻煩,他沒收了可口可樂的四十桶和二十壺可樂,準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美國曆史稱這次鬥爭為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四十桶和二十四壺可口可樂的案件的審判,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持續竟達八年之久,這是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案件。
雙方爭執的焦點,就是飲料中的咖啡因問題,於是可口可樂公司聘請科學家,把可口可樂中的咖啡因成分減少到最少的程度,而美國政府則竭力證明咖啡因有害人體。但是顯然地,情況對可口可樂稍有不利。
後來經過幾年的鬥爭,美國政府也有點煩了,可口可樂公司也拖不起了,最後認軟服輸,所以政府也就見好就收。
美國政府和可口可樂公司雙方經過商量。決定庭外和解,可口可樂公司不再抗辯上訴,讓政府在臉面上有所勝利,可口可樂公司答應把咖啡因成分減少一半,政府不再為難可口可樂公司,這樣化敵為友,雙方皆大歡喜。
但是這場官司使可口可樂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光是打官司便耗資二十五萬美元,除了法庭交還了那四十桶和二十壺可口可樂糖漿外,一無所獲,但是,在廣告意義上,可以說可口可樂是勝利的,因為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相鬥,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最佳的了。
從可口可樂的發展史,你可以清楚的看出可口可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