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8部分

氣候,火燒火燎,令人口乾舌燥。凡舟船將過洋,必設水櫃,廣蓄甘泉,以備食飲,蓋洋中不甚憂風,而以水之有無為生死耳。由於淡水的需求量比較大,航船設有水櫃,後渚古船第七倉中垛就盛裝著供飲用的淡水。飲用水異常寶貴,勢必採取有計劃配給的辦法,讓個人儲存一些,以防備淡水櫃受損漏水或其他意外。”

老專家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橫山港古船出土帶有“水記”的標籤數十件,如“某某水記”這樣的標籤,有的還繫上小繩,可能就是船員個人貯存淡水的記號。出土物中不少帶有蓋子的罐、瓶類,可能就是個人盛水所使用的容器,那種有“××水記”字樣的八角形小木牌,很可能還兼作這種水罐的木蓋。

實際上因為過去在海上航行周旋的時間長。船用裝置方面,也充分考慮到了各種生活設施,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記載說,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

而這一艘宋代海船出土的一件件遺物,就向人們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幅幅生活情景:小方格紋的麻袋編織物,曾裝滿了大米及其他糧食,而某些艙格中所盛放的豬骨、羊骨、魚骨和鳥骨,顯然是船員食用過的殘存骨胳,其中的鳥骨還揭示了綠水揚洪波,飛鳥相隨翔的漫長海程。

小口陶瓶應是裝酒用的,長年和風浪打交道的船工,陳年佳釀是必備的飲料。

散佈在各艙的,還有一些桃核、荔枝核、李核,楊梅核、銀杏核,橄攬核、椰殼等,它們很清楚地說明,在數百年前,這些南方沿海盛產的夏令水果,豐富了海員們水上生活。增加了水分和營養。

雖然橫山港未必就是像宋朝時候的泉州港那樣,專門走南洋航線的,但是從船上所載的各種貨物來看,或者這艘船所行經的目的地並非只有一處,畢竟宋代海船所航行過的航線,是歷代航海家歷盡艱難險阻開闢出來的。

當年泉州港的船舶滿載絲綢、瓷器、銅鐵、藥材等物品出發,又從阿拉伯、印度、東南亞等地運回香料、珠寶、象牙、犀角、玳瑁等特產。

而在這艘新發現的宋代海船上,也出土了兩千多斤的香料,有檀香、沉香、降真香、乳香、龍涎香,以及胡椒、玳瑁、檳榔等等,這些物品多數產自三佛齊、占城、東非的香料之角,是宋代海商販運進口商品的重要物證。

“看來我們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做跨國貿易了,把南洋的貨物運到東洋去賺錢,哈哈——”範無病聽了這些老專家的評述之後,不由得哈哈一笑道。

眼前的這麼多收穫,有很大一部分都要收入範氏投資集團的囊中了,不由得他的心情不好,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最為難得的一點,就是發現的那些龍涎香的儲存的非常完好,而且是白色的。

世界上最早發現龍涎香的國家,是古代中國。

漢代的時候,漁民在海里撈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蠟狀漂流物,這就是經過多年自然變性的成品龍涎香,從幾斤到幾十斤不等,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但乾燥後卻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還香。

當地的一些官員。收購後當著寶物貢獻給皇上,在宮庭裡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

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寶物,請教宮中的煉丹術士,他們認為這是海里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成了龍涎香。

也有人說在殷商時,人們已將龍涎、麝香與植物香料混合後做成香囊,掛在床頭或身上。

真正發現龍涎香秘密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科特拉島的漁民,這個島嶼上的漁**要以捕抹香鯨為生,龍涎香其實是抹香鯨的排洩物,有一次,一位老漁民在剖開一條抹香鯨的腸道時,發現了一塊龍涎香。

當時,漁民們認為這是它從海面吞食的,並沒有當著一回事,但這訊息不脛而走,引起了海洋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即進行深入的研究,終於解開了龍涎香之謎。

原來,大烏賊和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很不容易消化,當抹香鯨吞食大型軟體動物後,顎和舌齒在胃腸內積聚,刺激了腸道,腸道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食物的殘核包起來,慢慢地就形成了龍涎香。

科學家曾在一頭十八米長的抹香鯨的腸道中,發現了腸液與異物的凝結塊,認為這是龍涎香的開端,有的抹香鯨會將凝結物嘔吐出來,有的會從腸道排出體外。僅有少部分抹香鯨將龍涎香留在體內。

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