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6部分

金一樣,這些錢的使用必須在捐助國的嚴密控制之下,大多數用於所謂的政黨開支。

實際上,從一九九二年起,對蒙古提供援助最多的卻是中國和德國,中國佔了實際到位的資金一半以上,德國提供的資金主要用於對環境保護方面,中國的資金主要用於購買糧食、城市建設、道路建設等基礎開支,其中一部分援助不是以貨幣形式,而是以勞務或者援建的形式出現的。

值得深思的是,中國所提供的這些援建專案,大多數是六十年代中國對蒙援助的一部分,自從一九六七年中蒙關係破裂,中國方面停止援助後,三十多年過去了,蒙古方面竟然從未嘗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這些專案。

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提供援助較多的中國人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卻是非常不好的,究其原因,日本成功地改變其在蒙古形象的主要做法是,除了經濟援助以外,加大對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因為他們很清楚,只有文化滲透才能在蒙古民眾心中產生深遠影響。

日本政府正在逐漸將援助重點從經濟方面逐漸轉向文化思想交流領域,由日本政府撥款援建的蒙日文化中心在蒙古國立大學開始建設,該中心將定期免費為年輕人舉辦知識講座、播放日本電影、開辦日語學習班活動。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的教育投資工作也開始從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向牧區轉移,特別是貧困省縣,這個專案包括改擴建基層中小學校舍、幼兒園和整修醫療診所,向殘疾人提供資助,向學校贈送電腦、彩電,為基層提供發電機、變壓器,更新輸水管道、汙水淨化系統等。

除政府援助以外,日本非政府組織也在蒙古積極開展文化教育援助活動,三井集團就在烏蘭巴托市、戈壁阿爾泰盛木仁市建立了無線電短波中心,向南戈壁盛中戈壁省的鄉村學校提供了價值數萬美元的教學裝置等。

除此之外,每年到蒙古旅遊的外國遊客中日本人最多,平均萬人以上。而且,自一九九一年蒙日政府簽訂日本派遣志願團到蒙古工作協定以來,已有幾千名日本青年志願者赴蒙古城鄉從事教學工作,同時向蒙古傳授日本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以便擴大自身影響。

時至今日,日本對蒙古多年的經濟援助和文化滲透已經逐漸見了成效。在蒙古,上從國家領導下至普通民眾都對日本心存感激。作為回報,蒙古政府應日本政府的要求,居然答應在烏蘭巴托市南部近郊修建在蒙日軍戰俘紀念碑。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蒙古各主流媒體經常把日本列為對蒙古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偏偏就不提中國,更有甚者,在一次蒙古國家電視臺的少兒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到哪些國家是鄰國時,天真的兒童居然說,美國、日本、韓國、英國、俄羅斯等,在主持人的再三提醒下再次回答時卻說,還有“呼扎”( 這是歷史上蒙古人對中國的蔑稱,類似日本人稱呼中國為“**”,中國人對蒙古人稱呼為“韃子”的道理一樣。)

同日本相比較,中國不能不承認對蒙古工作上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缺乏大國應具備的軟實力影響、意識形態感召力和價值觀的吸引力,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讓其他人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即吸引和說服別人的能力,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在蒙古還沒有設立文化中心這樣的機構。

中國雖然已成為蒙古最大的投資國和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中國對蒙古的政治影響也逐年加大,但這並沒有完全消除一些蒙古人對中國的戒備心理,他們總擔心中國早晚要吞併蒙古,並認為中國在蒙古投資是對其資源的掠奪。

相當多的蒙古老百姓對中國依然懷有複雜的心態,他們對快速發展的南鄰既羨慕又恐懼,既交往又防範,擔心經濟上過分依賴中國而被控制。在蒙古中下層,老百姓雖然普遍離不開中國物美價廉的中低檔生活用品。但很多人卻反對中國人在蒙古長期開採大礦,甚至在蒙的中資企業經常遭到不明不白的襲擊和騷擾。

總體而言,就是因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些問題,並沒有形成像日本那樣的披著羊皮的狼的文化和經濟侵略思路,雖然好事兒做了很多,卻依然是出力不討好。

範無病在這邊兒皺著眉頭看資料,旁邊兒就有些人注意到了,心裡想著什麼事情居然讓範無病如此不快了?能夠讓他皺眉頭的事情,可真是不多了。

國務院政研室的主任就湊了過來,問範無病因何不快?

範無病倒是也沒有隱瞞什麼,拿著一疊報表遞給他看,“剛在蒙古搞了點兒投資,日本人就坐不住了,正準備著給我添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