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不能忘記,他們使中國工業化,尚要從編撰最基本的數學教科書做起,學習語言的學生也限在14歲以下。這使我們想起其道路是如何的遙遠!自強運動以接受科技作基點。30多年之後。公元1898年的“百日維新”,已準備寫憲祛,在制度上求改革。再過21年,中國進入民國時代,知識界也猛省到改革不僅應從他們自身著手,而且要從他們自身的思想開始。雖然無計劃,這一套事情向前推進,似有階梯,使我們感受著歷史力量之大。它有它的邏輯;它的長期之合理性也讓中國的革命多出一點時間作充分的準備,更給它相當壓力使它貫徹到底。以目下問題之大,這一切龐大的規模與縱深只能算是合理而有實效。

①通常很少提及的,英國本身也須經過一段改造才能為一個商業性的國家。宗教改革之前,義大利之銀行家經理在英收入之匯兌,他們通常先預付於教廷,再利用各地所收集與英國之牧羊者構成契約。於此,他們操縱了英國羊毛向歐洲大陸之出口。倫敦之銀行衡稱“朗巴德街”(Lombard Street),乃因當日之義大利人混稱為“朗巴德人”(Lombards)。因此義大利人之區域已有日後在中自出現之“租界”的現象,因條約而開的通商口岸內有特別區域,由西方人管理。在上述情形之下,義大利人亦享受“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名義上治外法權為互惠,可是對英國人缺乏意義。因英人在威尼斯、熱那亞及酉安納居住者少。英國站在劣勢之地位,因為商業法律無法在鄉村實行。因之當時英國不能說可以在過國字上管理,或在貨幣上管理。這種情形一直到內戰期間及斯圖亞特(Stuart)王朝後朝方得改正。

② 此次戰亂死傷估計達2000萬人。

第十九章 百日維新、民國成立和五四運動

前言:

甲午戰爭的挫敗,不僅使清廷顏面掃地,民族自信心盡失;戰後的割地、賠款更使中國從此成了列強的俎上肉,變法圖強的主張乃在知識界中日益高漲。從甲午戰爭到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在保守派、改革派、革命派三種勢力互相激盪的情形下,傳統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產生了激烈的變化。

中國在1894年和1895年被日本從海上到陸上戰敗,產生了嚴重反響。中國作戰的目的在保持朝鮮為屬國,經此一戰,這局勢已失去而再不復返。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因此割讓與戰勝國。戰敗賠款銀2億兩是一種極難承受的財政負擔。中國向日本商業上的讓步除了向歐美國家提出的之外,尚加上日本可以在中國城市開設工廠的條款,寫入馬關條約。當然,因為最惠國的規定,這特權也為其他國家分享。總算有了俄、法、德三國干涉,遼東半島的割讓未成事實,由中國再加添賠款3000萬兩算數,可是沙皇的政府僅候3年即提出整個半島租與俄國25年的要求。從此之後這地區落入俄國手中,又從日俄戰爭之後轉交日本,第二次大戰之後再度由前蘇聯掌握,直到1955年中國才收回主權,至此前後已60年。

甲午敗績之辱

被日本打敗,中國感到深恥奇辱。中國過去曾和日本作戰,可是未曾認為日本人是優勢的對頭。不用說,種族優越感雙方都無從避免,這也是1894年戰爭起因之一。此時尚未及注意的一點是,一個國家之現代化,主要是以商業組織之原理加於國事之上,因之公眾事務之分工合作也和私人生活之分工合作異途而同歸,所增加之效率,使這國家的功能提高。所產生的機動能力與品格無關。日本在德川幕府後期本來已朝此方向發展,與中國無法分類的大多數農民相比,顯然效率要高,此中差異也在戰場上表現無餘。

在兩個世紀相交之際,世界上遍處展開的人種主義達到了最高潮。德皇威廉第二是它熱烈的發言人。日本人很容易接受 了他的解說。日人愛國而好戰,好像比懶惰而無氣息的中國人要強得多。伊藤博文與李鴻章交涉的時候,確切的掌握著機會報復。過去中國不少作家筆下提及日本時很少注意到日人的敏感,一味以輕蔑字眼寫出。李鴻章及中國的高階官員受勝者粗魯待遇,也早有其原因。

這深恥奇辱使中國群眾的反響注入相反之極端。一派主張接受日本人之優越,應聘請伊藤為中國首相。另一派主張不承認和約。日本對中國的要求不妨分作數份,贈予沙俄和其他國家作為報酬,只要他們向日本交兵。雖說李鴻章沒有采取後說,他已受這說法影響。他於1896年與俄國外務大臣簽定密約,西方稱為李與羅拔諾甫條約(Li…Loba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