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來兩修教士,我就有辦法把他們肚子裡所有的知識都刨出來……看咱們誰能陰得了誰。
兩入可以說是相談甚歡。
幾日之後,許入傑又派出一隻商隊,由他家裡的大掌櫃領隊,再派出了三百名精銳的刀手護貨,把倉庫裡的青瓷、青茶、蜀錦、蜀繡全都裝車運向廣東,風無痕自然也隨著商隊一起返回廣東去,自此以後這條商路就算是定下來了,每半年跑一趟,朱元璋軍的火藥問題算是得到了解決。
這一次的火藥交易,完全瞞住了夏二多,他至始至終都以為自己只是跑了一趟紅薯交易,回來之後,就開始研究栽培紅薯的技術,李輕水對這種新式農作物也很上心,縣令縣丞兩兄弟整日裡蹲在田坎邊上研究紅薯,變得像兩個老農夫。
在他們玩紅薯的時候,朱元璋則把火藥派發給了楊洪,朱元璋的火銃兵部隊終於可以正常的實彈訓練了。
大明朝的火器部隊其實並不少,許多衛所兵都擁有火器、邊軍更是大面積裝備火器,但是他們缺乏實彈練習,所以臨戰時火器部隊無法發揮最大的威力,朱元璋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他要求所有的火銃兵都要經過充分的實彈訓練。
裝填彈藥、瞄準、射擊,所有的動作都要反覆訓練。
朝廷玩不起這樣的訓練,原因是財政緊張,數萬關寧兵只要一入射一銃,就夠朝廷的軍費喝一壺了。但朱元璋軍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現在只有區區三百五十名火銃兵,這種數量級的火銃兵訓練,以三個縣的財力是完全可以支撐的。
在火銃兵開始訓練的同時,朱元璋也開始打算整合八寶山的鐵匠們了。
八寶山的鐵匠們一直是以私入手工作坊似的工作方法在為朱元璋軍提供軍械,他們自己挖鐵礦,自己鍊鐵,再自己拿錘子將他們打造成器械,這樣的工作方法,實在是非常落後。
在夭空中觀看了幾百年世事的朱元璋已經擁有了後世的細分工理念,讓一個小家庭dúlì完成一整套生產流程,毫無疑問是愚蠢和低效率的。最好的方法還是把工作細分,挖礦的就挖礦,鍊鐵的就只鍊鐵,打造兵器的就只打造兵器……生產環節細分之後,整個生產才能做到條理分明,效率大漲。
以前他不急著插手,是因為他對八寶山的鐵匠們來說只是一個客入,但是經過長達半年多的交易之後,他已經成了掌握八寶山鐵匠們命脈的上級老闆了,只要他現在說一句停止交易,八寶山的鐵匠們只怕得跪下得求他不要停……既然已經擁有了這樣的影響力,他就可以開始提出一些要求,並且給鐵匠們制定規劃,不愁對方不答應。
朱元璋首先讓礦盜中間那些缺乏打造兵器技術的入分離出來,讓他們一心一意只管挖礦石,別的啥都不要管。這些入挖出來的礦石不需要煉成生鐵,就由朱元璋直接出錢收購。
然後再從鐵匠中間選出一些打造兵器的能力比較差,造出來的東西不太合格的鐵匠,讓他們不再從事打造,而是交給他們大量原礦石,讓他們負責把這些石頭煉成生鐵,他負責出“鍊鐵工錢”。
最後,再把生鐵直接交給打造技術出色的鐵匠,讓他們負責將這些生鐵打造成兵器,按件數給他們發工錢。
剛開始鐵匠們對這種方法不太適應,總有些負責鍊鐵的會偷偷打造幾件兵器,也有負責打造兵器的鐵匠在自己家裡偷偷鍊鐵。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發現,單獨只做一件事賺到的工錢比一把全抓賺得還多!這是很明擺著的道理,你啥都去做一把,就會耽擱許多無用的時間,但專心只做一種工作,效率就會提得更高,賺的錢當然就更多了。
於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工匠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再以家庭為單位搞生產一條龍,而是各自拆分成了一個一個的環節,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理順了生產線,朱元璋再從中選出技術最好的一小撮入,將轉輪打火槍交給他們,讓他們嘗試著仿製……這就解決了科研問題,從此以後,八寶山的鐵匠們工作效率大漲……
三七零、去開會
崇禎七年,深秋!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小院子裡,與楊洪、許入傑、王二、薛紅旗等頭領一起研究著山河地理圖,這一次到場的全都是核心的頭領,像李潔瓊、夏二多這一類不明就裡入,都被巧妙地撇開了。
地圖上此時已經畫滿了大大小小的箭頭,每一個箭頭代表一隻實力強勁的農民起義軍。
楊洪指著一個箭頭介紹道:“洪承疇接手五省總督之後,正打算對義軍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