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房內,劉鈞放下手裡的試卷。
不滿的搖頭,“這就是你們出的今次科考試卷?朕三番五次說過,今年科考不考八股,你們都聽到哪裡去了?”
一眾禮部官員全都低著頭不敢出聲。
之前皇帝讓禮部準備今年科舉的試卷,皇帝明言要廢除八股的考試形式,改以貼經、默義、策論為主,但禮部官員們左思右想,覺得八股考試已經是一項執行百餘年的成熟方式,便不想改,誰想到,這試卷送到皇帝面前,會引得皇帝如此不快。
“如果你們聽不懂朕的話,那麼可以告老回鄉,沒必要再留在朝廷。”劉鈞十分不客氣的道,“朕再重申一遍,這次是本朝第一次科舉考試,禁止八股,以後也不準再用八股。”
劉鈞從御案上抽出一個卷軸,扔到眾官員面前。
“回去後,按這個式樣出卷。”
禮部尚書彎腰撿起,開啟來。
只見最前面的就是一道貼經,1。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
1。道德。2禮儀3。法律4。社交
這既是貼經又不是,雖然與貼經一樣,按前後文內容把空白處填空,可這道題考的不是任何儒家經典,不是出自四書也不是五經。
他接著往下看,2。案卷歸檔的主要內容有。1。歸檔範圍,2。歸檔時間,3。歸檔原則,4。歸檔要求。
許多道這樣的填空題後,後面則是一些新的判斷題。
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請在答題紙上相應的題號後打“v”。錯誤的打“x”。每小題1分,共10分)
1。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個主送機關,防止多頭主送。
.。。
禮部尚書有些迷茫了。怎麼一道跟四書五經也沒關係?
他接著往下看,更迷茫了。
簡答題(請在答題紙上作答。每小題5分。共15分)
1簡述職業道德的含義。2簡述以工代賑的含義。3簡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的含義。
論述題(請在答題紙上作答,10分)
聯絡實際談談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和方法。
..
這都什麼和什麼啊?
寫作題(請在答題紙上作答,15分)
某某縣準備加固防洪河堤,由於錢糧不足,為此,需要向省府申請某某元的費用。
請你代該縣向省府寫一份請示。
答題要求,格式規範。要素完整,語言通順,條理清楚,表達準確。
他又仔細看了下去,發現皇帝給的這張卷軸,裡面的試題多樣化,但總體上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策論兩科。
其中這個古怪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包含了五大部份內容,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
這些題目大多跟四書五經沒什麼關係,僅有少部份的內容與其有關。
不過卷軸後面很詳細的寫明瞭這五部份內容考試的用意。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詢主要資訊及重要細節;
數量關係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係和解決數量關係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資料關係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瞭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這很多內容都是他這個老進士所不理解不明白的。
唯有策論,但還算唯一正常的。這上面也有一道策論題。
策論:《論語·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過去所謂夷狄,就是文化落後的邊疆地區,孔子的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