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公司,我很有興趣,剩下的公司我不會競爭控股權。”
理論上這次所有的收穫,林安可以佔據七成,不過他的野心沒那麼大,麥德森他們才是具體經辦人,東西還沒到手就先窩裡哄,最後便宜了別人實在是得不償失。
雖然這家市值三十二億美金的電池公司是他們收穫最大的,但聽到林安放棄其他幾家公司的控股權時,所有人立即鬆了口氣都表示沒問題。
場上的氣氛立即好了不少,林安之前表示了放棄控股權,但並不代表就要白白放棄到手的利潤。
剩下的幾家企業,林安分別拿到了百分之二十、三十股份,這是他應得的,連趙瑜都拿下一家小型企業的全部股份。
至於張泉則和別人分享了另外一家中型企業的百分之二十股份,這些股份在平時可是價值兩個多億美金,張泉足足獲得了十多倍的回報。
“諸位,這些企業都是運營良好,財務狀況優良,因為被抽乾了流動資金,所以我們必須要注資,同時我約談了這幾家公司的前任董事長。”
“表示只要今年他們拿出一份漂亮的公司財務報告並運營好公司,我願意贈送百分之五的股份給他們,如果他們不願意那些公司的總裁們,應該很願意接受我們的好意。”
這些企業都是生金蛋的母雞,現在只要投入一點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穫,所有人都沒有異議。(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六章 傳說中的FBI
不過話說回來,中小型企業不比那些大集團,幾乎是他們的個人甚至幾代人奮鬥的結果,現在居然落到了麥德森等人手中。
要知道他們之前不過是打工的,現在主客易位,一時間在場除了林安、傑克和戴森三個人,其他人都感慨萬千。
公司的股份分配好,林安這邊三個華國人佔到的份額最多,不過誰讓他們是出資最大的一方呢?
認真的來講,麥德森他們等人不過花了一、兩千萬,就獲得了往常數十億美金的資產。搖身一變從打工皇帝,完美的轉變成了公司的大股東,誰會不滿意?
至於給各家公司注資,則由麥德森從這次的剩餘資金裡抽調,這次他們的主要精力可不僅僅放在公司收購上,同時還乘著雙方交戰時暗中吸納了不少股票然後套現。
不過現金上的收穫就沒有之前的那麼大了,最後套現了十二億六千萬的美金,零頭抹去不提,加上康迪公司購買公司的十億美金正在陸續到達,總共22億6000萬。
麥德森首先抽調了兩億六千萬,分別給各家公司注資,其中林安的企業只獲得了六千萬的注資,對於市值三十億美金企業來說勉強足夠。
誰讓林安自己獨吞這家市值最高的企業呢?其他家企業在場的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有股份在裡面,只有林安這家沒有,所以注資自然較少。
剩下來的就是分現金了,算上還在陸續到達資金,總共有二十個億,其中三分之一用於之前約定好的建立一家基金。
扣除六個億,麥德森提議這錢從康迪公司給的那筆錢裡面扣。所有人都同意,現金還是立即拿到自己手裡比較好。
林安出資最大直接摟走了八個億,當然他只拿走了四億現金,還有四個億得等到康迪公司付款。
趙瑜出資排在第二,拿走兩個億,剩下的四個億,張泉拿走了一億,其他人共分了三個億,每人五千萬。
別看麥德森這些人拿的現金比較少,可他們在公司股份上一點都不吃虧。幾乎大佔便宜。
他們六個人加起來不過湊了五千萬,每個人在現金上都獲得了十倍的回報,根本不虧。
自此,這場波及無數的股市風暴,林安和麥德森等人成了最大的贏家。以小博大最經典範例。
至於麥德森等人,他們在兩個月後的股市的風波平息後。同時向各自所在的公司遞交了辭呈。
不過現在當林安回到希爾頓酒店。朱良立、葛偉兩人帶著厚厚一沓的檔案正等著林安,這是這幾天行動的報告,以及資金流動的記錄表。
兩人看到林安來了以後,迎了上去,“你們來拉,這幾天幸苦兩位了。”
“不辛苦。這是我們該做的。”
林安當然知道他們來幹什麼的,笑著走過去和他們握了握手,讓幾人坐下。旁邊的王燕給兩人分別遞上了一張已經準備好的支票,金額那欄寫著一百萬。
如果他們不是趙瑜找來的人。林安甚至還打算招攬他們。朱良立、葛偉兩人看著支票上的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