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下場也就不言而喻了。
想到這裡,趙佶看著兒子,竟然多了一絲敬意,他的確比歷代的天子強多了。
“官家,當初大宋決定五路伐夏,是因為李秉常厭惡後黨專權,因此派人送信給大宋,願意當內應,神宗皇帝以為西夏內亂,機會到了。只要兵馬過去,就會望風而降。結果卻遭到了慘敗,不久之後,父皇憂憤駕崩。其實現在想想,假如當時料敵從寬,準備更充分一些,大略就不會失敗了。”
趙桓微微點頭,感嘆道:“西夏靠著武力立國,殘忍好戰,是刻在骨子裡的東西……趁亂出兵,見縫插針,是最要不得。大宋出兵之後,李秉常就被囚禁,西夏上下一心對敵,把黃河都給掘開了,又豈能不敗!”
說到這裡,趙桓就嘆道:“有幾個党項部落的頭人,說是要歸附大宋,請求咱們出兵……這固然是個好機會,但是立刻出兵,趁機摘桃子,萬一激起党項諸部的反對怎麼辦?別忘了,李仁孝手下還有一大幫臣子,所謂困獸猶鬥,窮寇莫追,現在下手,還不是時候,至少不是瓜熟蒂落的好時機。”
“治國用兵都要大度,不能像神宗皇帝那樣,偷雞摸狗,忒丟人!”
趙佶聽著覺得有理,至少趙桓這個逆子,你怎麼敢罵神宗,那可是你爺爺啊!
不過趙佶到底沒敢說出來,畢竟別說死了好幾十年的爺爺了,就算活著的爹,趙桓不也是照罵不誤。
但是有啥說啥,趙桓的判斷能力的確讓人五體投地……
首先既然仁多保忠的死已經弄清楚了,那就不用客氣了。
那十幾位党項頭人立刻帶著訊息,返回西夏,立刻將死因宣揚開,告訴所有人真相。
隨後趙桓也下旨西夏,告訴所有百姓。
“李仁孝擅殺功臣,殘暴失德,妄為人君,本應立刻處死,以儆效尤。念其年幼,暫時拘押京城,以示懲罰。西夏國中,可儘快剷除奸佞,挽回人心。或另立新主,或在李仁孝認罪反思之後,重返西夏執政,何去何從,由西夏決斷。”
趙桓這一道旨意,由皇叔趙士傳達。
這位趙皇叔剛剛隻身擋住數千西夏人馬,充分展示了趙宋皇室的武德充沛……他本以為抓了李仁孝,明正典刑,發兵討伐,將西夏納入版圖,一套動作,順理成章。
卻是沒有料到,趙桓居然讓西夏自己做主,西夏現在還有誰能做主呢?
果不其然,就在旨意送到西夏的第二天,樞密使任得敬就聚攏人馬,打出了迎回國主的旗號,要起兵攻擊大宋。
他有多大的本事,自己當然一清二楚,別說攻擊大宋了,只怕連國內的實力派都擺不平。他打出迎回國主旗號,無非是想佔據大義名分,好收攏人心。
果不其然,在很快時間內,興慶府的三萬多兵馬都站在了他這一邊。
但是也到此為止了。
首先就是橫山諸部,他們再度聚攏兵馬,打出了替忠臣復仇的旗號!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力量也動了起來,那就是河西走廊的党項諸部。
這裡曾經是西夏的地盤,後來大石西來,搶佔了不少地方。不出意外,還是按照大石的法則,每家交金幣。
因此這幾年河西走廊的百姓承受著雙倍壓榨!
他們守著河西走廊,水源越來越少,莊稼越來越難種,風沙漫天,生存如此艱難,卻還要忍受兩國壓榨。
如今西夏大亂,國主失德,又何必繼續當這個忠臣呢!
一句話,反了他孃的!
河西走廊的諸部,竟然第一個打出旗號,要求歸附大宋,同時把訊息送到了趙皇叔手裡。
看著這封用血寫成的書信,趙皇叔的臉上,露出了恍然的表情,繼而忍不住大笑,不愧是官家,就是看的明白!
先前不過是夾生飯,現在才開始成熟。
趙士沒有立刻答應,只是告訴下去,讓他們保境安民,切莫生亂。
居然讓河西走廊的搶了先,橫山諸部也立刻表示,要歸附大宋。
任得敬再也忍受不住,這麼下去,大白高國豈不是完蛋了。
他立刻調動兵馬,準備討伐橫山。
而就在他準備出兵的當晚,突然有一夥人,衝入了任得敬的府邸,刺殺了這位樞密使。
伴隨著任得敬的死,整個興慶府都亂套了。
原本屬於李仁孝的勢力,竟然也互相殺戮起來,誰都懷疑是對方下手,想要獨攬大權。
他們彼此殺戮,將屍體丟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