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正文卷第472章無情的趙官家趙桓要做的事情就是債務置換,把老百姓從士紳大族的掌控之中,解放出來。
沒錯,就是解放!
大族對下面的掌控真的是相當嚴密,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首先是土地,一家人都要租種人家的土地,沒有田地,誰也活不下去。
其次,遇到了各種事情,家裡沒有積蓄,就要像大戶拆借,才能渡過難關。
再之後,大戶還控制著下面的私塾學堂,掌握著家廟祭祀,宗法權柄,是非輿論……大事小情,都要請族老長輩,在祠堂做主,宗法是在國法之上的。
這一套東西下來,就像是層層枷鎖,牢牢鎖住了每一個人,到了這一步,普通人又有什麼選擇呢?
自然是乖乖被士紳地主掌控,而朝廷也只能同士紳合作,維持脆弱的統治。
“官家謀劃深遠,方略高明,只不過老臣還有些擔憂。”
趙桓輕笑道:“你是擔憂重蹈王舒王青苗法的覆轍?”
趙鼎用力點頭,“確實如此,倘若舊債不去,又添新債,地方上百姓受苦,終究是害了他們。當初青苗之法也是立意良善,只是在施行之後,竟然有官吏逼著富戶借貸,甚至有城裡的百姓借錢,官府盤剝勒索,無所不用其極。偏偏王舒王又是個執拗的性子,一意推行,弄得整個新法都走了樣。”
趙桓頷首,“這話沒錯,說到底,還是咱們大宋的執行能力太弱了。”趙桓感嘆道:“農村盡是豪紳地主掌控,他們壟斷貸款,又怎麼會放青苗錢下鄉?城裡反而沒有如此緊密,自然要欺負普通市民。還有一些胥吏和地主聯手,利用青苗錢,去坑害一些富戶,這就是公報私仇了。如此情形,青苗法焉能推動下去!”
趙鼎眼前一亮,官家還真是難得清醒,幾句話就把事情說明白了。
做任何事情,不要覺得立意良善,推動下去,就一定能成功,還必須考慮社會結構,現實情況,歸結起來,就是實事求是。
沒有弄清楚這些,就算是好的措施,也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國初做事為什麼容易?
還不是經歷了戰亂,剷除了大部分的地主豪強,又由於人口減少,地方空出了太多的資源,有了閃轉空間。
而且國初的時候,往往會選拔一批全新的官員,他們和舊時代沒有那麼多瓜葛,可以忠實執行命令,放手施為。再有從戰亂走出來的人,經過殘酷的歷練,能力和操守都相對過硬。
這麼多優勢加在一起,所有很多朝代在立國之初,都能永珍更新,煥然一新,當然,像西晉那種立國既亡國的,還真是奇葩。
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宋有沒有推動變法的能力呢?
“趙卿,朕以為還是有希望的。首先,咱們推動了土斷,清丈,攤丁入畝,均田,又遷居了不少豪強大族……做到了這一步,地方的豪強勢力已經不比從前。甚至可以說解除百姓債務羈絆,是咱們對農村改革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如果不能順利推行,前面的變法早晚也會功虧一簣。”
趙桓感嘆道:“李太師替朕維持住了大局,到了呂相公手上,攤丁入畝,清丈土地,立在當代。到了趙卿的手上,推行錢引,消除百姓枷鎖,可謂是利在千秋啊!”
趙鼎努力繃著臉,可一顆心已經砰砰亂跳,老臉微微漲紅,明顯心動了……趙桓整體執政,還是相當有章法的。
從李綱到呂頤浩,再到現在的趙鼎,正是走了三步,先是求生,接著是求勝,到了趙鼎這裡,就是求治!
對於趙桓來說,是努力讓這個國家變好。可是對於趙鼎來說,也是名留青史,實現胸中抱負的最好機會。
天時地利,機會難得。
“官家這麼說,臣真的要拼老命了。”趙相公憋了半天,終於矜持回答。
趙桓微微一笑,“也不要硬拼,還要有技巧。趙相公,你說這些年,陸續退役的老兵有多少?興建的學堂又有多少?”
趙鼎略沉吟,就報出了一個數字,“官家,從靖康三年算起,陸續退役的老兵,差不多八九萬,最近一次,就退役了五萬多人。至於學堂,河北興建的學堂超過了兩千,南方卻是少一些,只不過南方原來的學堂就多一些。”
趙桓頷首,“這就是咱們能用的力量,說是不少,其實也不多,但總比當初王舒王要好多了。趙卿,你有把握勝過王舒王嗎?”
趙鼎失笑道:“臣可不行……只是官家聖睿,遠非神宗可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