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為什麼成為軍人,是大唐和老百姓養育了他們,他們不去保護自己的百姓,反而搶老百姓的土地,這算什麼兵?我們這些原本該當百姓公僕的人,也憋著去搶他們土地,我們配當這官嗎?”
“清揚,好了,你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朕會好好考慮你的建議。”李治難得看段斷這麼臉紅脖子粗的罵人,而且還把滿朝文武都罵了,李治雖然覺得解氣,可是卻又不得不為段斷擔起心來,真的要讓他站在全部人的對立面去?
“是,臣莽撞了”段斷嗓子都喊得沙啞了,低頭認錯,想想又說道,“臣啟陛下,還有一件事,這是很重要的。”
李治覺得頭痛了,段斷這是怎麼啦還沒完沒了,可是此時若是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耐煩,段斷就會馬上被群起而攻之,還是笑了笑,“你說吧”
“就是琅玡郡不能撤兵。”這是他來之前在家和唐依一起商量過的,準備來說的。結果正經話沒說成,把有的沒有說了一堆,想想,半島事可是唐依的心願,堅決不能辦砸了,一定要從根上把這些人摻沙子,摻不過來,洗腦也要洗過來。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兵把守,嚴防那些頑固的抵抗組織趁機做大,釀成民變。
要知道抵抗運動從來就不稀罕,原駐民與外來政權總要有磨合期的。強力的壓制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軍隊除了有威懾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幫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取消他們的賤民制度。讓那些抵抗運動的人們沒有滋生的土壤,沒人支援你,運動個屁啊
李治這才明白,剛剛段斷聲嘶力竭的吼了半天,最終其實還是怕,怕有民變,怕大唐無法長治久安,不然也不會想到要先對琅玡郡進行三年免稅,再取消原有賤籍,再放平倉糧借給平民休養生息。這是一系列的動作,讓原住民相信,大唐的統治更加人性化,讓他們心向大唐。
“在此同時,這三地的儒生、士大夫們,要強力打壓。決對不給他們再抬頭的機會,因為頑固份子幾乎全是這些人裡產生的……”段斷繼續說道。
元超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打斷了段斷的思緒,基本上這殿上的除了幾位老將軍和段斷之外,其它人都是儒家子弟,拜孔子的。今天他不但想把滿朝文武都得罪了,連天下的儒生也一併得罪了不成。
“我說是半島的儒生,士大夫。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他們就會感激,他們想法很單純,誰讓他們得到幸福,他們就會認誰當主子。但有些人不會,他們自視極高,他們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他們堅持的正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們要派自己的先生去,要辦學堂、要辦圖書館,讓每個賤民的孩子像大唐民眾一樣,每個人都認字,看得懂小說,懂得基本的為人處世之理。告訴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他們是大唐子民,他們是漢人,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高句麗,百濟,新羅這三個國家,他們都是漢時的亂臣賊子後裔”段斷瞪了自己大舅子一眼,很理直氣壯的說道。
在坐的全都不是傻子,他們也許會貪心,也許會為了私利而狗咬狗,可是靜下心來聽了這麼半天之後,能反駁的卻一個也沒有。
滅了盤踞大唐頭上多年的隱患,可以就是一雪前恥,他們當然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了,可是他們也沒忘記之前高句麗的強悍;新羅的狡猾;百濟的左右逢源。打下來了,再讓它跑了,那才氣悶呢,也許段斷說得對,現在不是時候,土地哪沒有,移民出去那麼多,關內不是也有土地了?雖然不多,但也可以搶搶看的。()
第二三九章 雪雁歸藏
第二三九章 雪雁歸藏
吐蕃的祿東贊是有雄才大略的人,這些年看也看明白了,大唐是越來越強,並沒有因為李世民的離開而變得有機可乘,於是再派親信,並且送了大禮過來,言辭懇切的請求把大太妃文成公主迎回去。這會不是人質了,而是護身符。
雪雁也一直關注著,知道半島事了,自己也就該動身了。所以早就準備起來,可是真的到了分離的時刻,她還是心有慼慼。
李治是大方的弟弟,當然,人家現在把吐蕃當成自己的,自然大方,給雪雁帶的比當初的陪嫁有多不少,多好的收買人心的機會,他不用就是傻子了。
唐依則給雪雁帶了不少的藥,還有高原反應的預防與冶療一書,當然雪雁在吐蕃生活了多年,這些根本用不著,可是唐依卻不幹,在她看來,‘你回來也十年了,身體雖然一直不錯,可歲月不饒人,能跟小姑娘時比嗎?’
有些話也沒說,比如他們都知道,這回文成公主去能跟上次一樣嗎?上次是和平使者,這回是女禍禍。大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