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實施。
第一,遵循穩健原則和採取低調策略。順應市場發展潮流和要求,韜光養晦,埋頭苦幹。眼下,“*”仍然有一定的市場,要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更大的國際責任,在當前全球經濟失衡背景中,其他國家會以此為藉口,過分要求中國承擔調節責任,向中國轉嫁風險。
第二,立足於亞洲,堅持區域貨幣到國際貨幣的發展路徑。以東盟“10+3”為依託,提高人民幣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積極穩妥參與亞洲貨幣合作,穩步提高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份額,並逐步滲透到區域投資與金融領域。開闢渠道,建立機制,在可控的基礎上滿足一些東亞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需要,搶佔人民幣國際化的制高點。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闢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
第三,逐步擺脫美元對人民幣的負面影響。過去,我們採取人民幣盯住美元,維護了人民幣幣值穩定。在起步階段,這樣做無疑有利於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但從長遠看,由於需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人民幣過多地依附於美元和缺乏獨立性,將會限制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空間。
第四,逐步消除不必要的外匯管制。人民幣的可兌換是走向國際貨幣的基礎,過於嚴格的外匯管制將制約人民幣國際化。同時,放鬆資本管制也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特別是對外經濟實力明顯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提高了我國對資本專案可兌換的承受能力,也提供了一個推出相關配套改革的有利時機。不失時機地實行人民幣基本可兌換,將會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五,依託我國香港地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目前,香港地區經濟與大陸經濟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經濟聯絡更加緊密,長時間地採取港幣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不僅不利於香港地區本身經濟發展,也不利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因此,中央政府應該促成香港特區政府逐步改變港幣與美元的聯絡匯率制度,同時加快香港地區離岸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三、大國金融戰略的地緣政治學視角(1)
1。中亞:睦鄰友好,互惠互利
在中亞地區,中國有著切身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中亞對於中國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從政治方面說,中亞地區是中國西北方面的一個安全屏障,特別是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骨幹分子、宗教極端勢力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方面,中亞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方面,中國和中亞地區的聯絡也越來越密切,雙方佔對方貿易的比重越來越大,貿易額增長也越來越快。中國和中亞國家在經濟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能源是一個方面,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過去能源和礦產資源在雙邊貿易中佔了較大的比重,現在其他方面如農業、基礎設施等非能源方面的合作也逐漸加大。
目前,中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動力是能源出口,它們走的是利用能源出口為經濟全面發展積累基礎的道路。過去主要出口的途徑和方向是俄羅斯,或者經過俄羅斯輸往其他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現在也希望在能源出口方面多元化,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加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長,中亞地區和中國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國和中亞地區以及俄羅斯開展戰略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安全和經濟曾經是“上合組織”發展的兩個輪子,現在又加上了人文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在金融合作方面,要大力推動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不要擔心我國與中亞地區產生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鼓勵我國金融機構到中亞地區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同時,充分利用好“上合組織”這一平臺,為人民幣在中亞地區的國際化鋪平道路。
2。東盟:一衣帶水,前景廣闊
(1)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現狀。中國與東盟一衣帶水,經濟、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商貿關係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中國與東盟開展廣泛、密切的經濟貿易合作卻是近10年的事。中國與東盟對話及合作始於1991年,目前的雙邊合作包括人力資源開發、金融、旅遊、交通、通訊、能源等諸多領域,出現了合作日趨深入的良好勢頭。
2008年1月,我國正式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努力建成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資訊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