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春生和另一人根據一領導反映的‘他們單位有一個女人不幹活,天天回家去’的事,再依據“李家莊有個李有松……”的曲譜填詞編成了演唱材料。適逢第二天縣婺劇團來工地慰問演出,一個女演員見到這演唱材料,就在廣播裡唱了起來,那個婦女聽見了嗚咽哭了半天。後來春生想想,他們未免做得太過份了。

一次,春生陪某報的一位姓汪的記者到工地採訪,一天下來,他們談得很投機,很快成了朋友。春生的一篇稿件託他修改,他欣然同意了。沒過多久,經他修改後的文章以他們兩人的名義見報了。以後報紙刊登春生撰寫的報導和文章逐漸多起來了,每星期幾乎都有,那年春生還被評為積極通訊員。在他的幫助下,春生寫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到後來,《浙江青年報》和《浙江日報》也刊登過春生的文章。

從鋼廠回來不久,春生和邵老師又到縣裡參加縣四級幹部大會,同車一起去的還有一位姓汪的文學愛好者,平時春生經常到他那裡玩,這次能和他在一起開會自然很高興。春生和幹部們一起開會聽報告,一起討論,拿起筆一起歌頌‘三面紅旗’,春生寫的詩歌和快板還被收進了縣文化館編寫的小冊子《蘭花》。那時糧食比較困難,平時供應定量較低,這次開會放開肚子吃飯,一見到那一桶桶香噴噴的米飯,饞得直流口水。吃飯時,只怕吃不飽,還從他人那裡學來了“搶飯”的密訣:第一碗不要盛得太滿,第二碗要盛得滿滿的,且要裝得實一點。後來春生由於米飯吃得過多而病倒了,春生躺在床上,再香的米飯也不想吃了。 。 想看書來

1 進發北京城

1959年暑期中考,春生獲得地區第二名、縣“中考狀元”,同學們為春生高興,老師也為春生高興。春生知道這個訊息後,心裡也是甜滋滋的。錄取時草榜公佈的是師範學校,春生想,將來當個人民教師亦蠻好,春生喜歡。可是,過了沒幾天,陳老師告訴春生,說是春生的錄取學校可能要變動。會有什麼變動呢?春生猜不著。又過了幾天,正式錄取的通知書下來了,春生錄取的學校是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學校在首都北京,春生高興得一連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這個訊息很快地被學校的老師、同學知道了,大家都向春生表示祝賀。同時,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學校所在的古鎮各個店鋪,大家都在議論這件事。因為在當時,小小的集鎮,有誰去過首都北京呢!

在辦理糧食轉移證時,辦理的同志問春生:

“第二機械工業部可是中央的國家機關,怎麼會是學校呢?”

“我也不知道。”

“那我就在後面添個校字吧!”

於是他就把春生錄取的單位寫作“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校。”以至後來被當作笑話。

8月30日,春生告別了唯一的親人——姑媽,根據通知,先來到地區教育局報到。教育局的同志告訴春生,這次中央二機部到該地區共招12人,每個縣一個,你可是第一個來報到的啊,先住到地委招待所去吧!北京會有人來接你們的。到了第二天,中央二機部的同志來了,他高高的個兒,黑黑的臉堂,他自我介紹姓孫,讓春生稱呼他為老孫。他親熱地*生“小張”。由於他待人十分和藹,和他在一起感到無拘無束,很親近。下午,去北京的同學陸續到了十人。老孫讓大家再等幾天。白天他讓他們自由活動,晚上他領大家去看電影或者看戲,大家過得十分開心。除了供給吃飯外,每人每天還發給五角錢補貼(別看五角錢,它當時可夠春生在讀初中時一個星期的菜錢)。在地區整整地等了三天,可還有兩位同學沒有來到,老孫決定向上海開拔。

到了上海,大家住在上海大廈隔壁的禮查飯店。老孫住在上海大廈,他們的二機部華東干部處就設在那裡。到達上海的第二天,幹部處的老孫和處長把大家集中起來開會。開會前老孫還領大家參觀了上海大廈。會上,處長給大家作了重要講話。他說,這次招工各方面條件要求都很嚴格,你們被招收了是莫大的榮幸,應當感到十分高興。但是,你們同時也要作好思想準備,要準備到大西北或其他艱苦的地方去工作。有的同學聽說要遠離父母去大西北工作,個別的當場就哭了。“不過,書一定要讀的,先讀書後工作,你們的學校就在首都北京。”處長接著作了補充。這個同學聽了又破涕為笑了。

在上海逗留期間,大家吃得很滿意,住得很舒服,玩得也很開心。先說吃吧,早餐主食的花樣可多了,有饅頭、花捲、糖三角、包子等,大家從來都沒有吃過這樣豐盛的早餐。中午和晚上的主食是無錫大米飯,每餐有十多個菜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