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船又一船的糧食被運送到災區,災區百姓的民心總算是穩住了,畢竟只要有一口飯吃,一般的百姓就不會有什麼過激的想法,甚至不少人還對進行感恩戴德,使得大宋的統治也更加穩固,眼看著一場大災就要消於無形。
趙頊看到災情被抑制,也總算是鬆了口氣,不過這也使得他的目光終於從災情轉移到變法一事上,他之前就已經對變法派產生了一些不滿,甚至還想立刻停止變法,不過後來接到趙顏的書信,再加上他自己也知道現在大宋最需要的是穩定,所以這才一直沒有動手,只是這段時間他對變法的態度已經發生改變,對此王安石也有所察覺。
本來趙頊還打算再等一段時間,等到災情徹底緩解後再廢止新法,但偏偏在這個時候鬧出一件大事,也正是這件事直接引爆了他對新法的不滿。
這件事的起因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無非就是河北的一個官員藉著收免役錢的機會,大肆向下麵攤派,結果導致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連一些士紳也都承受不起這麼重的役錢,最後這些人聯合百姓寫下萬民書,前去衙門前請願。
自從新法施行以來,像這種百姓請願的事情處處都在發生,所以算不得什麼大事,但是這次卻不一樣,因為那些士紳百姓在請願書之時,竟然與衙門的差役發生了衝突,結果導致三人慘死,數十人受傷。
雖說是人命關天,但是現在變法派一手遮天,而且像這種反對新法的衝突幾乎每天都有發生,死個人也不算什麼太大的事,只要運作得當,上面根本不會知道。
不過這次的情況卻不同,因為在三個被打死的人中有一個士紳,他的母親竟然做過高太后的乳孃,現在都已經快六十了,這位老母親看到兒子被打死,當即也是傷痛欲絕,因為她一生就這一個兒子,現在兒子死了,只留下幾個年幼的孫子孫女,這讓他們一家可怎麼活啊?
老來喪子本來就是人世間最大的慘劇之一,這位老母親在悲痛過後,帶著一家老小徑直進到京城,然後透過高家見到高太后,哭訴自己兒子被打死的事,最後更是不顧年邁的身軀,跪下給高太后不停的磕頭,滿是皺紋的額頭磕的是鮮血直流。
高太后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強勢的女人,看到自己昔日的乳母竟然經歷如此大痛,另外她們高家也因變法損失不小,使得她對變法也一向十分不滿,以前就曾經勸說過趙頊,可惜當時趙頊根本不聽,現在又發生這樣的事,這讓高太后終於再也忍不住了。
不過高太后並沒有自己孤身一人去勸說趙頊,而是先去見了曹太皇太后,以前曹太皇太后也同樣勸說過趙頊不要變法,所以高太后很容易就說動了她,於是婆媳二人一同前去見趙頊,剛開始還只是勸說趙頊,最後越說越動情,竟然開始向趙頊哭訴起新法的危害,以及天下百姓對新法的厭惡,最後甚至直言說王安石亂天下。
趙頊本來就已經打算廢止新法,現在聽到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的勸說,特別是當高太后說到她乳母的兒子被打死這件事時,更讓趙頊是怒髮衝冠,當即把王安石召來質問,對此王安石聽後沉默許久,卻只是保證一定會嚴懲當地的官員,這讓趙頊大為不滿。
幾天之後,趙頊對王安石的不滿已經達到頂點,在這種情況下,再也無法容忍新法,於是一道聖旨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同時暫停了幾項民怨極大的新法,這下引得天下沸騰,變法派紛紛上書請求趙頊改變主意,但是無論這些新黨如此辯解,天下間的百姓卻都因此而歡呼雀躍,紛紛稱頌趙頊的這一舉動,由此可知新法是如何的不得人心。
不過趙頊雖然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但是心中對於變法還是有些不甘,畢竟這是他登基後努力數年的結果,現在若是一朝廢去,簡直讓他這幾年的辛苦全都付之東流,所以他罷免了王安石後,僅僅是暫停了一些新法的施行,另外一些新黨仍然在朝中擔任要職,繼續其它新法的施行。
不過也就在這時,忽然發生了一件極其意外的事,對新法造成了極其致命的一擊!(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二章 又要納妾
之前鄭俠獻流民圖,同時還有一份名為《論新法進流民圖疏》的奏摺,本來這份奏摺並沒有什麼新意,無非也就是抨擊新法的種種弊端,不過在奏摺的最後,鄭俠卻有些意氣用事的打賭說,若是停止新法,那麼十日之內必有大雨落下,緩解大宋的旱災,否則他願意以欺君之罪論處。
本來對於鄭俠奏摺上的話,趙頊根本沒有在意,這幾年新法實在是不得人心,有些官員為了反對新法,什麼話都敢說,所以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