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章 戰略目標

隨著周金停戰,簽訂盟約,紛亂不休的天下再次歸於平靜。

對於大周而言,此次言和,雖然備受詬病,柴昊也註定將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在取得巨大優勢的前提下,選擇停戰,放棄收復中原,僅此一點,他已經與高祖唐宗這樣的雄主絕緣。

但柴昊不後悔。

他相信後人一定能以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停戰言和。

從而讚譽他的英明和果決。

至少他是這樣想的。

在解除王焱兵權後,柴昊就開始著手重組禁軍。

經歷多場大戰的禁軍,如今已是折損大半,填補進來的將士,多是各軍的健卒。

但遠沒有達到戰前的禁軍水準。

考慮到國庫空虛,柴昊陸續解散了十幾萬輔兵、民夫,將各地的廂軍全都遣返,只保留主力軍隊。

重組後的禁軍,仍以神龍、鳳凰、白虎、朱雀、玄武諸衛為核心,其餘十幾衛次之。

除了各衛統制外,柴昊提拔嶽羽和孟恭為左右都指揮使,負責掌管禁軍事宜。

韓愚仍負責襄樊防務,趙忠掌管兩淮軍務。

從襄樊直至兩淮,穿過大別山麓,沿途修建數百座烽火臺,作為防禦金人的預警手段。

尤其是兩淮北邊,每隔十幾裡,便有一座烽火臺。

雖然柴昊和完顏匈達成了互市的共識,但也只開放了部分邊市,同時派出大量官吏徵收商稅和監督,防止有人透過互市,從中走私牟利。

在九月底,見兩淮局勢穩定,柴昊終於動身返回武昌。

而此時,武昌城的朝堂上,大臣們早就吵翻了天。

大多數人都強烈要求柴軒返回建康,為此接連不斷的上書,陳述武昌作為京師的缺點。

更有諫臣危言聳聽,說是定都武昌,乃是亡國之兆。

這讓柴軒很是煩惱。

他的內心也是嚮往建康,如果能去臨安那個花花世界自然更好不過。

可是柴昊那日對他的開誠佈公,也讓他深感武昌在地理上更佔優勢。

一邊是社稷大業,一邊是群臣的反對。

這讓柴昊左右為難。

某次,柴昊找到王焱,尋求他的看法。

王焱答應了曹修,自然不能言而無信,於是他選擇勸說柴昊,留在武昌!

並且從軍事角度分析武昌的優勢,比建康更具戰略主動性。

柴軒聽了王焱的建議,沉默不語。

於是暫且將此事擱置。

等待柴昊歸來決議。

此時,沿海的倭亂已經進入尾聲,這主要是沿海富裕地區,已經被倭寇洗劫一空。

隨著即將入冬,倭寇見無利可圖,也不願繼續和大周軍隊作戰。

於是各路倭寇紛紛後撤。

而平倭總督張紹,在對倭寇之戰中,也僅僅取得一次大勝,其餘大小十幾戰,要麼是平局收場,要麼就是慘敗告終。

最後由各地衙門統計的傷亡報表,以及財產損失,軍民死傷超二十萬,沿海很多村莊,都成了一片廢墟,只有裸露的白骨,在訴說著悽慘的命運。

至於錢財損失,無法估量。

很多大絲綢商,家破人亡,數代人的積累,一朝成空。

從暹羅、天竺、波斯等國過來的商船,亦有大半慘遭毒手,後面駛來的商船全都停泊在大琉求(此時的大琉求即後世的寶島)、崖州等島嶼,根本不敢接近大周沿海。

倭寇的入侵,對大周造成了難以想象的重創。

柴昊父子積攢數十年的艦隊,如今只剩建康水師還有一戰之力,保有大小艨艟、鬥艦近百艘。

其餘江浙水師、福建水師等,已經是名存實亡。

柴昊非常清楚,北邊的完顏匈,現在是真的被打疼了,短時間內,根本無力南侵。

大周未來十年的戰略核心,將是東面的大海。

倭患不平,大周將永無寧日。

為此,在前往武昌的途中,柴昊苦思冥想,希望能想出一個擅長海戰的大將,徹底蕩平倭寇。

龐美、何敬之等大臣,探聽到柴昊的心事,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推薦自己人的大好機會。

於是紛紛向柴昊推薦自己相熟的官員。

對此,柴昊既沒表示同意,也沒厭惡,而是趁機放出話,要在年前選舉擅長海戰的官員,重組沿海水師。

訊息傳開,僅有少部分動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