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沒有聽到動靜,就顯得非常刻意了。

所以黎池他們浩浩蕩蕩一行人,走進右邊的都指揮使衙門時,都指揮使畢鋒武,已經穿好武將官服,在大堂中擺好了接旨的一應香案和香爐等物。

所以,今日宣的這三道聖旨,反而是身為武官的畢鋒武,接旨工作準備做得更加周到。

黎池提著聖旨箱,腳下步伐稍稍地加快,走進大堂裡,先與起身相應的畢鋒武打了招呼,“畢將軍,久仰大名!”

“黎大人。”畢鋒武回了黎池一個武人抱拳禮。

將軍這個稱呼,似乎本身就自帶一絲豪氣和英雄氣。經黎池嚼在唇齒間吐出之後,更是能從這個稱呼中,聽出來一絲由衷的崇拜之意!

顯然,黎池沒有稱呼畢鋒武為‘畢指揮使‘,而是‘畢將軍‘,並非是不知官方的正式稱呼,而是有意為之。

“下官今日有幸與畢將軍一見,真是很想好好地詳談一番。但下官今日來,是給畢將軍宣旨的,所以還是先將正事做了,再論其他。”此時的黎池,笑容真誠,語氣自然,與強勢面對伍子勤時,差別甚大。

畢鋒武正欲下跪接旨時,黎池對桓茗和身後的御林軍揮揮手,“你們,站到兩旁去。”

在給伍子勤和孫關廉宣旨時,黎池可沒有讓桓茗和御林軍退到兩旁,而是就讓他們站在身後,正面受了兩人的下跪之禮。

護衛在宣旨官身邊的兵士,在宣旨官宣讀聖旨時,是不用下跪,也不用退避的。因為他們職責特殊,萬一低頭下跪或退避之後,護衛的人出了事,該當如何?

黎池讓御林軍退到兩旁的舉動,是為了讓畢鋒武,不用對著桓茗和御林軍下跪。

黎池這一舉動之中,透露出來的,不僅是對畢鋒武的尊重,也是對他的信任。

“下官恨不得,也跟著一起退到一旁去了。”黎池這一句話,表明了他若不是宣旨官的身份,手持聖旨有如皇帝親臨,他也要跟著退到一邊去,不敢受下畢鋒武這一跪。

畢鋒武雖已近五十天命之年,但渾身冷硬肅殺的武人氣勢,比二三十歲正當殺敵的壯年將軍,也不少一絲!

“黎大人說笑了,宣旨。”畢鋒武一撩衣袍,朝手持聖旨的黎池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實乃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今兩廣指揮使畢鋒武,誠如是也!今有戶部郎中黎池,至粵籌建南海商貿司,彼時恐增海寇等險惡之輩,令爾勤練兵士,以抵禦海寇,護我大燕海疆!欽此!”

黎池宣讀聖旨時,與一般的宣旨太監不同,他誦讀出了幾分豪氣干雲之意!與聲音尖細的乾巴巴的念讀,差別明顯。

“臣畢鋒武接旨,謹遵聖命!”

黎池將聖旨放到畢鋒武的手上之後,順勢就躬身彎腰將他扶了起來,額外解道:

“畢將軍,快快請起!羊城海關將開,今後或許還有其他海關也不一定,到時南部、東南部海疆的守衛,其難度與緊要性,與北疆相比,或許也不會遜色。陛下的意思,是想畢將軍您早做準備。”

“陛下信任!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從黎池進來後,一直面容冷肅的畢鋒武,臉上的表情,終於添上了幾分激動!

第157章

從翰林院書庫中的存檔資料,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比如大燕立國之後,朝中武將世家的變遷。

在燕太祖掌權後期,有過一次‘杯酒釋兵權‘,朝中護國大將軍錢武威等武將,就是此次被替換並提拔起來的。

在此之前,畢家就是如今的錢家。不過,燕太祖並未完全收繳兵權,或許是信任畢家,也或許是念及沙場征戰的舊情,只是將畢家和其餘一些武將,打散之後貶出了京城。

那時畢家當家做主的,還是畢鋒武的父親,不過當時畢鋒武本人,也已是有名的少年將軍了。

畢鋒武此人,出自大燕開國武勳功臣之家,雖畢家如今已是分崩離析,可到底身出名門,又是見過畢家全盛之時的光景的。

這樣一個人,黎池表現得對他崇拜,又體貼地顧及到了他的武人傲骨,不讓他跪桓茗等人,宣讀聖旨時表現得真情實感,這些種種言語行為,僅僅是博得了畢鋒武的好感而已。讓畢鋒武覺得,黎池這人不負他的‘六元‘之名,是一個好後生。

真正能讓畢鋒武動容的,還是練兵,黎池口中的海疆,以及皇帝對他的信任。

黎池看到畢鋒武的反應之後,當初看到這事時對燕太祖只是貶謫外放畢家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