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爹孃,照拂弟妹。
別說顧家壩的鄉里鄉親了,就是下頭粟坪、蔣巷裡幾個村上說起老顧家的大蘭子,就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雖也有人說話不中聽,可到底還是打心眼裡羨慕顧三小陶氏倆口子好福氣生了個好女兒。也不知道積了什麼德了,不是賠錢貨不說,竟比兒子都中用。
又豔羨顧金蘭嫁了個好人家。初時不顯,可哪裡知道竟是個有後福的。從村社到集鎮再到城裡,僅僅十年的功夫就來了個三級跳。
更敬羨顧金蘭在婆家不但說得上話站得穩腳跟,冷眼看著更是能當家做主的模樣……否則誰家出了門子的女兒嫁了這麼遠,還能年年回孃家的。
可被羨慕著的主角顧金蘭自打去年過年時和陶氏狠狠吵了一架當即返城後,已是將近兩年未曾踏足顧家壩了。
就是今年年初二回孃家,也只女婿趙雲松帶著孩子們走了一遭。
可以說自打進了臘月,陶氏就在盼星星盼月亮了。到了年初二,就是二女兒顧金桂一家子來了也沒心思招呼,坐立不安的等到了日頭落山,好容易盼來了人卻沒見到大女兒,真是又氣又擔心。
知道自己是犯了大女兒的忌諱了,可這世上只有孃老子教訓兒女的,哪有兒女給臉色孃老子看的,一口氣死活咽不下去。
其實顧金蘭早就不惱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兒,她和陶氏也有二十多年的緣分了,自然知道陶氏就是這麼一個人這麼一份心這麼一張嘴,再惱也是白惱!
可到底還是指望叫陶氏好好長長記性,別到頭來寒了兒女們的心,好好的母女就這樣生分了。
到這會子過了近兩年,也不是不想孃家人,更何況心裡頭還惦記著一樁事兒,也就顧不上那麼多了。
一路過來,自打進了沙河鎮就遇上了不少鄉里鄉親。
一見顧金蘭顧金彪姐弟回來了,都是又驚又喜。
顧金彪還罷了,雖在城裡賺大錢,可家卻在這裡,每逢年節總是要回來的,都是能見的。
可顧金蘭卻已是近兩年沒見了,而且她是姑奶奶,又是生著氣走的,原以為不會再來了,遺憾的嘲諷的說什麼的都有。可沒想到這不年不節的竟又來了,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不過還是忙迎上來打招呼,眼睛更是不住的往顧金蘭坐著的騾子車上掃。
簇新的騾子車走走停停了半晌,自打上了進村的岔道兒,遇上的鄉親基本上就都是自家人了,好幾個以往玩的好的從兄弟、再從兄弟,甚至三從兄弟都索性丟下田裡的活計跟了上來。
更有膽大手快的一把奪了顧金彪手裡的鞭子,洋洋得意的舞起了響鞭駕起了騾子車。沒能搶到的只好看著膘肥體壯的騾子和簇新的清油轎車眼饞心熱,心裡盤算著等幹完活能不能借了騾子車在村裡走一遭過過癮,也威風威風。
碓房裡本就動靜不小,再加上蔣氏和初一嬸子的嗓門也不小,又都在氣頭上,待到反應過來出來看時,騾子車已是停在院子裡了。
顧金蘭被大兒子趙春江扶著下了車,還沒來得及招呼剛剛走到門口的蔣氏,村口住著的幾家婦道人家已是得信趕了過來了。
還未進院子,一個嬸子就“哎呦”了一聲,上前摟了趙春江,“這才大半年不見,咱們大哥兒都已是大小夥子了!你們瞧瞧,只看這形容,就知道必是個讀大本書念大本字的讀書人,和咱們鄉下孩子真真兩樣的。”又去瞅顧金蘭,語氣裡滿是豔羨,“大蘭子,你可真是有造化的,以後只待享福就是了。”
話音一落,又一個嫂子“嘖嘖”兩聲咯咯笑道:“嬸子這話可差了,咱們蘭姐早就享福啦!您瞅瞅這一身,穿的鮮亮戴的金貴,我竟認不出來,不過只瞧著就知道比下頭蔣巷裡蔣大財主家的當家娘子還要體面尊貴哩!”
話音一落,迎來一片附和,又探著腦袋問衣裳是什麼料子的,簪子是不是赤金的,這車是不是新買的,騾子又得幾兩銀子?
咂過舌後又連聲誇了起來,誇騾子牙口好、蹄跨棒、毛色亮,又誇轎車用料精、龍骨結實。
好話兒一車一車的,簡直連騾子車都快盛不下了。
顧金彪身邊也圍攏了四五個兄弟,一聲疊著一聲的追問著縣城裡的人和事兒,關切的不得了。
還有幾個小子頗為豔羨的看著顧金彪身上穿著的青布直身長衫,想象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穿上。
碓房裡剛剛還只有金魚兒三人在場,而且正針尖對麥芒,火藥味十足。不過一眨眼的功夫,竟已是烏泱泱的站了一院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