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家族企業,能夠昌盛三代的都很少?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輩奠基的霸業,在二代、三代後,就由於沒有選擇好企業接班人,而成為了管理上的“弱者”。因為家族企業這種子承父業的管理方式,其實與封建社會的君主世襲制,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雖然在口頭上,每個企業家都大呼“任人為賢”,但是在事實上,又有幾個企業家在最後選擇企業接班人時,心甘情願地把自己辛苦創下的基業傳給別人呢?
或許,在這種管理背景下,才誕生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管理方式。這也就是當今企業管理體制中的“董事會”與“監事會”的管理模式。企業掌控股權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而是由董事長負責制下的“經理人”來負責執行。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講,這種“職業經理人”的出現,都不能不說是管理中的一個進步。只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達到“上下同欲”的境界,才能使管理者成功,才能使企業成功。因此說,“上下同欲”之道,也就是古代兵家吳起所講的“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之道。 。 想看書來
4.賈宜吳起論政 管理文德武欲(2)
吳起提出“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之道,是他剛從魯國來到魏國,在拜見魏文侯討論“兵”的問題時說的。魏文侯不識“文”的重要,對戰備卻是十分關注,但他也只是停留在關心戰車的修理、長短戟的製造等方面。於是,吳起向魏文侯發表了這個精闢的“圖國”宏論,講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之道。
“內修文德”之可貴處起碼有五點:一是重視道,要做“有道之主”;二是重視人,要“用其才”;三是強調和,“心不和”,不可以戰;五是重視德,謀“反本復始”之“德”;求“行事立功”之“義”,講“違害就利”之“謀”,探“保業守成”之“要”。用道、義、禮、仁“四德”,圖興國之業。關於內修文德的內涵,古人對此議論很多。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廉頗,《將相和》的故事,是說藺相如在澠池會上逼秦王完璧歸趙後,受到趙王重用。大將廉頗對此深表不滿,認為自己功勞高於藺相如,而藺相如地位卻高於他。可是藺相如從國家大局出發,不和他斤斤計較,並開導部下要正確認識此事。廉頗最終覺悟,負荊向藺相如請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和(好),國家強盛。
由此,我們可以把吳起“內修文德”的思想,借鑑到企業管理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要重視道。在現今的企業管理與經營中,也有許多負責人由於目光短淺而使企業走上夭折之路。所以,作為企業管理者與領導人,一定要有長遠的企業發展眼光,不可圖一時之利就不顧商道。否則,企業就會像寓言裡蜘蛛的下場:
有隻蜘蛛為了安全,一直想找個地方棲身。它拼命地尋找,結果找到一個鑰匙眼兒。蜘蛛見這裡又黑又窄,好像鐵盒子,比任何地方都保險,就高興地想:這正是我理想的庇護所!誰能發現我在這裡呢?蜘蛛正美滋滋地想著,突然傳來了腳步聲。非常謹慎的蜘蛛,立即爬到剛找到的地方躲藏起來。結果,來人就是這間房子的主人。只聽鑰匙叮叮噹噹地響了一陣,咔吧一聲鎖頭開了,可遺憾的是,剛才還沾沾自喜的蜘蛛,也一下子被主人頂死了。寓言告誡人們:蜘蛛雖然處心積慮,但是由於它目光太短淺,最後鑽在鑰匙眼兒中被人開門頂死了,真是可悲可嘆。
寓言雖小,但是給企業管理者的啟示卻是大的:企業管理要重視“道”,不要因眼前利益,就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說,成功的企業家與管理者,都應該是“內修文德”的高手。而企業家與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內修文德”,就必須要重視人才。因此說,“內修文德”之於企業管理的第二個表現就是:
(2)企業要重視人。“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在人的行為作用下完成的,人的生產經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企業工作就會搞好,反之則差。著名企業家韋爾奇對於人才之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說:“拉開人才檔次,有優秀的人才,才有優秀的企業。因此,在韋爾奇通用電氣公司中,他把僱員分為五類:最好的;下面的;中間的;關注的;最差的。為了給予自己員工想要和應得的,韋爾奇就讓他們必須要更好地工作。為此,韋爾奇認為:你要想使自己的員工達到這樣的目的,你作為管理者就必須有勇氣淘汰那些不是最好的,有膽量僱用最好的,比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