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先人後事

無論工作卓越還是事業卓越,根本上講,都是“人”的卓越。所以,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一家公司要邁向卓越,最重要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第五級經理人”,他能夠立足長遠,具有“拋開自我的需要,投身到建立卓越公司的宏偉目標中”的特質,透過他找到“訓練有素的人”——這比確立公司的發展方向,制定戰略目標更加重要,也就是說“先人後事”。

這句話很經典:“有時候我們無法等待某個人,要麼他就在車上,要麼他不在車上。”也就是說,你不可能等著車上的什麼人變成“訓練有素的人”,而必須去找尋,所以選人比做事來得更重要。不是說我是車長我先確定目的地,反而是應該先把合適的人找上車,讓不合適的人下車,然後大家自然會決定要去哪裡。

外界看明基從無到有好像經歷了一個戲劇性成長的過程,其實從內部來看自己,也是一個有機成長的過程,而不是說擺到一個什麼革命時期一下子就冒出來了。我們遵循了書中提到的“飛輪理論”: 一開始先有了一群人,然後這群人做了一些不錯的事情,累積了一定的能量後,又吸引了更多人進來,從5個到50個,慢慢變成500個,“飛輪”不斷轉動,動量越來越大,並隨著大環境的變化駛向了一定的方向。

其實道理很簡單:

首先,“如果你是從選人開始而不是從做事開始,你就能更容易適應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我一開始來內地的時候,並不知道明基要做品牌,要做Joybook(明基的膝上型電腦),方向感也不是很明確,可是我從第一天開始就去找最合適的人(主動追求卓越的人)上車。然後,我只知道要把鍵盤賣好,鍵盤賣好後,再找一些人去把光碟機賣好,接下來再到掃描器、顯示器等等。我堅持這樣讓飛輪一直轉一直轉,直至達到今天這種能量,車長(李焜耀)才會說我們要自創品牌,要做Joybook,於是大家都欣然接受,公司也就朝著新品牌的方向而去。

如果是基於特定目的上車的人,對中途改變方向會難以認同;相反,如果上車主要是因為車上還有其他志同道合的人,那要改變方向就會比較容易。

其次,“如果你的車上坐的是合適的人,你就不需要花時間去管理他們”。因為,公司在傳播一些諸如誠信、敬業、追求卓越等價值觀的時候,由於他們本質上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一聽就心領神會,就會產生共鳴,溝通起來會很容易。認同了共同的公司理念,他們自己就會去管理自己。

文化是組織邁向卓越的根基(2)

所以對於合適的人,你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管理他、激勵他,他們本來就懂得這些道理。即使組織越來越大你也不用怕,因為他們都是合適的人。

最後,“如果你車上坐的是不合適的人,即使你的方向是對的,你仍然不能成為一家卓越的公司”。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無法實施公司策略,無法帶領眾人齊心協力朝這個方向邁進。

很多公司的“車長”,往往會先確定汽車要駛向的目的地,並設計好路線圖,然後才去招集精明強幹的幫手,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挖角”。而對那些被他挖來的人,他就必須花很大精力去激勵、管理他們,然後儘量讓他們在短期內去完成各種業績目標。所以,這類“車長”的短期行為色彩很重,他的“胡蘿蔔加鞭子”的力量是很大的,他知道用胡蘿蔔去激勵人,用鞭子去管理人,這正是“第四級經理人”的典型特徵,他們是“先事後人”。而“第五級經理人”是首先讓訓練有素的人上車,他能夠從零開始、從小地方開始建立一支卓越的團隊,然後有機地去推動“飛輪”,讓動量一步步增加。

直面殘酷現實,堅持必勝信念

那麼這群訓練有素的人要具有怎樣的思想,才能使組織走向卓越?柯林斯在書中寫道: 要能夠“直面殘酷的現實,堅持必勝的信念”,而這正是“訓練有素的思想”。

“面對殘酷的現實”,其實跟“唯有偏執狂才能夠生存”一樣,當你走過死亡的幽谷,當你面對策略轉折點的時候,當你的組織裡面有某些“祭師”(專挑毛病的人)講一大堆不好聽的話的時候,你要勇於面對事實,讓大家多對話、多爭辯。“實現跨越的那些公司就是要做到讓職工有機會說真話,並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對話、要爭執,而不要強制,做徹底的事後分析而不要互相指責。”

同時,還要“保持必勝的信念”。安迪·格魯夫要從DR轉到CPU的時候,放棄掉了以前自己所有擅長的東西,然後轉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