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陶澍把查賑的事情妥善託付給林公之後,隨即吩咐督標譚遊擊挑選一隊精兵,跟隨林公一同出發。林公回到衙門,讓張幼德、楊彪二人先前往泰興,面見許縣令,設法先將陸長樹、王玉淋監視起來;自己則與譚遊擊率領隊伍乘船渡江,直達泰興縣碼頭停泊。此時許縣令已與張、楊二人見過面,並做好了相關佈置。得知林公到來,許縣令已在江邊迎接。林公傳張、楊二人上船,幼德稟報說陸長樹、王玉淋已經抓獲,關押在縣衙門裡。林公聽後嘉獎了幾句,又與知縣見過面,便登岸召集辦賑人員,簡單詢問了幾句,心中已然有了定數。
當天複查受災戶口,官兵們一同跟隨前往。林公命張幼德、楊彪按照受災戶口冊挨家挨戶、逐人查驗,每查完一戶,就讓楊彪用灰油寫上“查過”二字;查完一個村子,就命隨行書吏將查到的姓名張貼在村口公示,然後再查第二個村子。總共查了六個村莊,然而戶口冊上登記的是十三個村,受災男女人口原本記載為二千三百四十人;如今複查,只有六個村,共計九百一十一人。林公複查完畢,發現受災區域和戶口減少了半數以上,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傳齊泰興知縣以及該區鄉董、地保等人進行詢問。林公先向泰興縣許魁問道:“此次受災戶口冊,是不是由貴縣所造?為何虛報人數超過半數以上?當時你是否親自複查過?”
許魁回答道:“江北這邊的慣例,調查受災區域戶口,向來是由各鄉董責成地保檢查造冊後送交到縣裡,卑職隨後派漕書戶房的人前去複查,確認無誤後才申報給省裡,請求派委員來複查,卑職確實沒有親自前往查勘,這實在是卑職疏忽的罪過。”林公說道:“這麼說來,其中的弊端顯而易見,罪責雖不在你,但你身為地方親民之官,對於災賑這麼重大的事情,全都交給狡猾的官吏去辦,導致濫支浮報的情況發生,你對上如何向朝廷交代,對下又如何面對百姓?”許魁連稱自己知罪,神情懊喪地退了出去。林公率領隊伍回到船上。
王、陸兩名犯人早已被押解到船上,於是船隻解纜渡江,徑直抵達下關停泊。
林公率領隊伍登岸,乘轎回到衙門,吩咐將王、陸二犯送到讞局,按照法律從重處理。隨後,他親自前往督轅,向陶製軍當面彙報,把抓捕犯人以及複查的詳細情況一一說明。陶澍高興地說:“老兄的幹練,當世簡直無人能及。江北連年虛報荒情請求賑濟,蘇省屢次派委員複查,結果只是徒生糾紛,根本查不出弊端。如今老兄親自前往災區,不過短短几天,多年的積弊就水落石出,把持虛報荒情、吞沒賑濟款的地痞和狡猾官吏也一併抓獲,這實在出乎我意料。
不過此次多虧老兄全力徹查,這固然是江北百姓的幸運。但現在雖然抓到了王、陸二犯,從嚴懲處,固然可以起到懲一儆百的作用,讓奸吏和地痞不敢再效仿,但時間一長,恐怕又會故態復萌。若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仍然免不了虛耗國家錢財,理應提前預防。我想麻煩老兄妥善擬定賑災章程,一定要防微杜漸,清除積弊,讓賑濟款不被浪費,災民能夠真正得到實惠。章程擬定之後,奏請朝廷頒行到各個直隸省,務必切實執行。至於王、陸二犯,是蘇省吞沒賑濟款的重要罪犯,許縣令辦事糊塗,理應交給程中丞懲處。”林公答應下來,離座告辭回到衙門,親自擬定了查災放賑的章程,送交陶製軍審閱。陶澍便命摺奏師爺恭敬地抄寫奏摺,在奏摺中詳細敘述此次林公查明泰興虛報荒情的弊端,並附上災賑章程,奏請皇帝欽定頒行,當天就拜發了奏摺。不久後,朝廷下旨,批准按照所奏內容辦理。
從這以後,朝廷對林公更加倚重,正打算提拔他為巡撫,沒想到林公接到父親去世的家報,他立刻帶著官印前往轅門,向制軍稟明要回家奔喪的情況,他的職位由陶製軍派人代理。林公回到衙門處理好一切事務,就連夜帶著張、楊二人啟程回鄉。好在鄭氏夫人早已回到故鄉,等林公到家時,棺殮等事宜都已由夫人妥善辦理。林公在家守孝期間,看到福建瀕臨海峽,地勢傾斜險峻,河流湍急,農業發展受限,便想為家鄉謀取福祉,於是召集各位鄉紳商議。林公問道:“侯官境內有不少空地,為什麼不種植雜糧,來解決百姓的糧食問題呢?”宋太史回答說:“因為境內山多河少,下雨的時候,山水順勢而下,到處積聚;天晴的時候,各處又幹旱無雨,沒有水可以灌溉,所以只能種植果木。”林公說:“福州西湖面積廣闊,如果加以疏浚,下雨時可以容納山水,天晴時能用來灌溉,這對農民的好處可不小,各位為什麼不疏浚呢?”宋太史回答:“疏浚西湖確實是當務之急,只是所需經費龐大,不知從何下手。”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