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前世的恩德,才能夠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何況明明是個人,非但不知報恩,還要以怨報德,豈非蛇妖都不如嗎?《大學》有云:“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一句,作為引證,並望閱書諸君,勿看做神怪就是了。如此一段文字,似乎只是說明,即便在一個昌明科學的時代,白娘子和許仙傳說中所包含著的人倫道德寓意,依然沒有失去現實意義。其實,這種將白娘子和許仙傳說中的主題意蘊往道德倫理上掛靠,是最普遍同時也是最容易得到民眾認可接受的。但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故事背後,顯然並不僅僅包含著道德倫理上的訴求和寓意……

白蛇傳奇第一講:搭船借傘(1)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裡所說的蘇杭,指的就是今天的蘇州和杭州。蘇州和杭州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柳永《望海潮》中說“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又說“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錢塘風物景象和人文氣象,由此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杭州有一個名聞天下的西湖。西湖美景經過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渲染,早已是婦孺皆知。在西湖邊,一座名叫雷峰山的小山上,矗立著一座塔相莊嚴的寶塔,就是雷峰塔。雷峰塔之所以出名,有人說是因為它矗立於雷峰山上,每當夕陽西照,雷峰塔餘暉盡染,儼然一位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在那裡默默地訴說著這座城市和西湖邊所曾經發生的一切……此時,群山無言,也在那裡靜靜地聆聽著雷峰老人的訴說。“雷峰夕照”因此而成為“西湖十景”之一,與“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雲”、“南屏晚鐘”和“三潭印月”一道,成為世人遊覽西湖時爭相觀賞的標誌性風景。

但更多人認為,雷峰塔之所以聞名於天下,並不僅僅因為它的景觀,而是因為在這座塔的下面,鎮壓著一條白蛇。這條白蛇還有一個人名,叫白素貞,更多人稱她為白娘子。為什麼在如此安寧和諧而美麗的西子湖畔,在看上去同樣安詳而靜謐的雷峰塔下,會出現這樣一條有著人名的白蛇?是誰將它鎮壓在了塔下?原因又何在呢?一邊是安寧美麗而祥和的西湖寶塔,一邊是想起來都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白蛇,這兩者竟然被如此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其中究竟潛藏著怎樣的隱秘?

我們先回到故事發生的大概時間:南宋初年。當時的杭州,已經成為南宋朝廷的都城所在。

當然,有關白娘子和許仙傳說發生的時間,一直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說法。馮夢龍《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說是“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也就是1131~1162年。初刊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的《雷峰塔奇傳》(玉山主人著)中說是“元朝”。而清末民初夢花館主的《寓言諷世說部前後白蛇傳》(民國上海廣益書局印本)中更乾脆,根本回避了傳說發生的具體時間。清乾隆三年(1738年)黃圖珌的《雷峰塔》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這兩個有影響的刻本,在白娘子和許仙傳說發生的時間問題上也採取了“模糊”策略,沒有直接言明。其他一些民間曲藝中對白娘子傳說的時代所作的說明,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話說有一年的清明節,正值杭州一年中最適合出行郊遊的季節。西湖邊的山清了,水碧了,桃花也開了,柳樹也綠了,一派江南旖旎景色。在城裡憋屈了一整個冬天的杭州人,尤其是那些王公貴族、風流才子,又怎麼會錯過這樣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不出來釋放一下幾乎塵封了一個季節的心情呢?

白蛇傳奇第一講:搭船借傘(2)

於是乎,一時間西湖上是畫舫林立,遊人如織。

春日裡,西湖上要數孤山一帶最為遊人青睞。而通往孤山的斷橋、西泠橋兩處,因為連線著城裡和孤山湖上,自然是遊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雖然已經是陽春三月,但孤山僻陰處卻是殘梅未盡、桃花已開,再加上湖水碧波環繞盪漾,山邊亭臺樓閣錯落,實在是春日踏青散心的好地方。不說那文人雅士,就連那些平日裡忙碌於營生的尋常百姓,今日裡也是忙中偷閒,狠狠心放下手中生意,關門打烊,攜家帶口來到這湖上玩山觀景,享受和暖的春光。北方的戰爭呵,日常生活的艱難呵,在這一刻似乎都遠去了,就只剩下了這西湖、陽光、微風,還有桃紅柳綠的陽春三月。

也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就熱鬧非常的白堤上,一下子變得更為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