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部分

巔峰之作應該是在襄樊魏蜀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在樊城之戰中雖被關羽水淹七軍,並以水圍城,但他能激厲將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終擊退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使整個戰局扭轉。

而那個夏侯楙則不值一提,他唯一能被提起的就是,他是大將軍夏侯惇之子。他為人怯懦無謀又吝惜,人沒什麼本事,能坐到那麼高的位置完全靠裙帶關係,曹丕除了看在他是夏侯惇面子上,還因為他娶了曹操之女清河公主為妻。

夏侯楙無能,對當前局勢自然懵懂無知,但是曹仁不一樣,他是打老了仗的沙場老將,他豈能看不出現在自己這三十萬大軍已經陷入絕境。在樊城被蜀軍佔領,運糧通道被截斷的那一刻,他就已經下定了突圍撤退的決心。

撤退不代表他怯懦,相反,他從來不缺乏勇氣,當年被關公用洪水圍困在樊城,所有人都勸他放棄樊城,但是他一意孤行,鼓勵眾將士堅守到底必能取得勝利,後來果然等到援軍,最終扭轉戰局,可見其人之堅毅與勇氣。

但是,勇氣並不等於愚蠢和不明形勢一味蠻幹,現在的形勢和當初的形勢截然不同,堅持得越久,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早撤走這三十萬大軍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為魏國儲存多一點的元氣。

可是三十萬大軍要撤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有強敵在身側虎視眈眈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撤退很容易變成大潰退。所以,即使如曹仁軍伍經驗那麼豐富的人,也用了好幾天才做好了大軍撤退的準備。

為了防止張飛、龐統軍團銜尾追殺,曹仁安排了兩支部隊殿後,之所以要兩支部隊殿後是他和張飛、龐統軍團交鋒多時,對這支部隊很瞭解,知道他們仗著大量霹靂雷和少量火#槍殘次品,使得部隊的攻擊力大得驚人,他怕一支殿後部隊無法阻擋蜀軍追擊的步伐。

試想一下,兩軍前排各持長槍互相戳來戳去,戰況膠著的時候,其中一方的後排突然將無數霹靂雷扔到敵人陣中會有什麼後果?

結果必然是被霹靂雷炸的一方迅速潰逃。不說這種震耳欲聾,一炸一大片,且會將人炸得血肉模糊的武器對人的心理威懾力有多大,單是炸掉大陣後排的人,使得他們無法及時補充到前排,都足夠使得他們潰敗了去的幾年中,蜀軍在無數場和魏軍的戰鬥中,都是靠著這種簡單的辦法取得勝利。所以,謹慎起見,他這次特意安排了兩支殿後部隊,先拋一支出來抵擋蜀軍的追擊,等這支部隊被打殘了,另外一支接著上。他希望有兩支部隊的阻擊,能為大部隊撤退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這聽起來好像很殘酷,這兩支部隊分明就是被他放棄了的犧牲品,不過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戰爭,很多時候戰爭就是那麼殘酷,有些人註定是棄卒,有些人註定是要被犧牲掉的。

一個將軍,如果不肯顧全大局,憐憫這些註定要被放棄計程車卒,很可能會導致戰局的全盤失敗,最後導致更多人死去,所以,將帥必須心腸夠硬,該犧牲的人命不能有絲毫猶疑,所以才有“慈不掌兵”的說法。

除了佈置兩支殿後部隊外,曹仁還故佈疑陣,迷惑張飛和龐統。他們命令大軍不拆走營盤,還留了少量人手在營盤裡,負責搖動旌旗,發出鼓譟聲,用以迷惑蜀軍,而大軍卻趁著夜色悄悄撤走。

魏軍撤走那一天,剛好沒有月光,這使得蜀軍的熱氣球竟然也沒有偵察到他們的動向,等到張飛收到魏軍撤走的情報時,已經遲了一個晚上有多。不過蜀軍偵察到魏軍撤軍的時間足足比曹仁預料的早了半天。

按曹仁的估計,除了那一晚上外,有了自己留在軍營中那些棄卒的鼓譟,起碼還可以瞞騙蜀軍半天的,但是蜀軍日夜有熱氣球飄在其軍營上方進行偵察,這使得天一亮飛行員就發現了魏軍軍營的虛實,曹仁安排的那些棄卒的表演被天空中的飛行員看得一清二楚。

收到訊息後,張飛和龐統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安排人馬追擊,這就是資訊全面壓制的好處,如果沒有蜀軍這種在天空中居高臨下一覽無遺的偵察手段,碰到這種敵人故佈疑陣的事情,難免會瞻前顧後,先要考慮是不是敵人設計埋伏自己,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先派人進入敵軍軍營試探一番,再作出進一步的決定。

這樣一來,穩妥是穩妥,不過也會耽誤了追擊時間,而且追擊時也不敢全速前進,必然要小心翼翼,邊偵察邊前進,因為你不知道敵人會不會在哪裡設伏,這樣的話,追擊速度也不會快,很容易讓敵人逃脫。

但是蜀軍不一樣,飄在空中的熱氣球將前路一切情況都看得清清楚楚,再加上地面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