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點頭道:“梅渠確實是我請張大人勘察完河道後,主持清理修築的。”
“梅渠原來是什麼樣的情況?”沈皎問道。
“我剛來到任安郡的時候,梅渠中河道淤積,別說是運載糧食的大型官船,就是平日裡官宦人家用的客船也都無法在裡面行駛。”衛賾想到之前梅渠的現象,和當時自己先到其的困苦,再想到今日的梅渠,臉上不禁露出了笑意,繼續道:“但是我對於治理河道這方面並沒有什麼經驗。”這是事實,雖然他讀的這方面的古籍很多,但是真正的具體實施卻是一次沒有過,而他也不可能拿梅渠做嘗試,這是對整個任安郡百姓的不負責任。
“後來,我去請了張大人,和其一起勘探了任安郡的河道後,張大人給出了現在的建議。”衛賾繼續道:“當時張大人剛剛考察完整個山東的河道情況,所以我相信其對於梅渠的治理應是基於整個山東河道整體的考量。”
沈皎點了點頭,如此,她對於梅渠的情況也算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又問了衛賾一些情況,那邊暗彥和吳瓊便來回稟車馬已經備好,便一同出發前往梅渠而去了。
梅渠離任安郡的郡城並不近,馬車不停歇的行駛了兩個多時辰才到,沈皎看著眼前河道寬闊,壩堤高築的河道,沒有一點受到暴雨洪災的影響,笑著道:“確實和章縣的情況不一樣。”
“這是清理河道,加固堤壩後的結果吧?”沈皎看著眼前的景象,河水平靜地向前流動,周圍的村莊安靜祥和,一副安居樂業的樣子,完全沒有章縣那種到處被洪水肆虐,毀壞農田後的景象,嘴角慢慢地勾起。
“不錯。因梅渠偏南,所以只是加固了堤堰,沒有修築石閘。”衛賾解釋道:“這是張大人考察全部的山東的水利後的建議。他認為梅渠只需要清理泥沙加固大堤,往北的地方則應該建立石壩,石閘,加高培厚,修整完固。”
沈皎點了點頭,讚道:“張大人在河道治理上是研究,確實厲害,讓人推崇。”張敬宗的這一套理論,她的前世的歷史中也是有人提到過,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沈皎在衛賾的陪同下,一直向前走去,看到從梅渠北方有一條支流像旁邊流去,問道:“這個支流是通往哪裡的?”
“這個是通往旁邊的村莊的一條支流,原本主要是為了開引支脈。”衛賾說道這眼中露出了明顯的欣慰和喜意,這令沈皎更加好奇。
衛賾愉悅地說道:“現在附近不少的百姓正在試著利用這支梅渠的支流,改造農田,化害為利,將原本的麥田改為稻田。”
沈皎聽到這個訊息,眼中一亮,對著外面的暗彥道:“改道,去附近的村莊看看。”
“是。”暗彥雖然疑惑,也不贊成沈皎這樣尊貴的身份往農田裡去,但是卻也知道這是正事,立時吩咐眾人改道。
現在的時節,原本就是豐收的時候,等到他們進入附近的村莊時,附近的村民也正在地裡忙碌。
沈皎看著田地裡的糧食,頗為驚訝道:“是稻?”卻是沒有想到在北方的任安郡居然還會有水稻的存在?
這個時代,南北方的農作物十分分明,北方多以麥為主,南方以稻為主。卻是沒有想到在任安郡會有這麼一大片稻田的存在。
“不錯,正是稻。”衛賾笑著解釋道,儼然是十分了解的樣子:“去年開始梳理河道,引出支流後,村民便開始築塍開漏,引水入田,開墾稻田。”
沈皎聽後點了點頭,種植水稻的一大要素就是水的存在,山東之前不是沒有稻田,只是很少而已。如今有了這支梅渠的支流,引水入田,所以才有了現在的良田。
沈皎帶著人走到一旁的稻田旁邊,因著陣容龐大,很快原本正在農忙的百姓都看了過來,沈皎對著一旁的衛賾問道:“麻煩賾表哥請幾位村民過來,我想要問一下情況。”
衛賾聽後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他出來時隨身也是帶了身穿官服的衙役出來的,所以行事自然比身著便服的禁軍要好行事的多。
因著有了衙役的存在,行事十分方便,村民很配合,很快來到了他們面前。
第183章 良田
被帶上來的幾名村民雖然有些緊張; 但也並不是百姓見到衙役天然的恐慌; 特別是見到衛賾後居然能夠主動的稱呼著姓氏請安。
“草民給衛大人請安。”
“給衛大人請安。”
“草民拜見衛大人。”
“……”
上來的五名村民連忙跪下請安後; 衛賾溫和地道:“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