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由黃埔經過車歪炮臺,駛至白鵝潭,乃命各艦對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處之叛軍發炮射擊。各叛軍聞聲落膽,皆紛紛棄械逃遁。各艦乃沿長堤,向東前進,照指定目標炮擊,故人民之於是役,損傷甚微,而叛軍死於炮火者,約數百人。當時因陸上部隊,不能如期發動,故炮擊後,叛軍乃得潰而復聚,其亂卒不克平。各艦乃經中流砥柱炮臺,回到黃埔,會議第二次進剿之計。”

從蔣介石的這段記述中可以想見挺進白鵝潭戰況之激烈。

對於挺進白鵝潭之役,葉劍英印象頗深,曾經多次談到:孫中山大元帥親自指揮平叛戰鬥失利的重要原因是內部不純:海軍總司令在關鍵時刻叛變投敵。這是孫中山建軍史上的一個重要教訓。

大戰言嶺關,連戰皆捷,受到孫中山嘉勉

北伐軍得到香港和各地的支援,士氣大振,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部打垮了軍閥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勢再度面臨轉機。

此時,避居上海的孫中山一面派廖仲愷等赴閩慰勞北伐軍,一面將北伐軍改名為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蔣介石為總司令部參謀長。葉劍英聽到這個訊息,深受鼓舞,立即從香港動身赴福州,投奔討賊軍,被委任為總部參謀。東路討賊軍第八旅旅長張民達,久聞葉劍英胸有文韜武略,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就向許崇智請求要他來當該旅的參謀長。葉劍英欣然上任。

1923年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統率東西路討賊軍數萬之眾,###陳炯明,陳被迫通電下野,但並不甘心失敗,率殘部葉舉、熊略、楊坤如、林虎等部數萬之眾,退守東江、惠州一帶,儲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隨時準備打回廣州。

因此,孫中山指令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迅速肅清東江陳炯明叛軍。

2月1日,許崇智率八個旅自福州、泉州分路入粵。張民達、葉劍英率部經南靖、龍岸、上杭向廣東大埔推進。一向狡黠陰險的陳炯明,看到大軍壓境,便放出煙幕,唆使林虎、洪兆麟等假意投誠,主動讓出潮汕。同時,秘密部署部隊準備突襲東路討賊軍。許崇智信以為實,毫無戒備,率部長驅直入汕頭,受到重大損失。許崇智不得已下令放棄潮州、汕頭,率部向揭陽退卻,又遇到來自贛邊南下的林虎部的阻擊,大戰於揭陽附近的言嶺關。結果兵敗,言嶺關失守,敵軍進逼揭陽城。

。 想看書來

在中國連年戰亂的年代(10)

言嶺關,是南嶺梁山山脈高峰上的一道險關,雄跨南北峰脊,威懾雲深要道,是從豐順到揭陽必經之地,山石陡峭,壁壘森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葉劍英聽到言嶺關失守,遂即請命,率第八旅開抵關前,準備反攻。

在廣州療養的張民達師長聞訊抱病返回前線督戰。兩軍擺開陣勢,敵人居高臨下,利用有利地形反擊,彈如雨下。第十三團先頭部隊傷亡慘重。張民達、葉劍英見勢,命令停止進攻,急調十六團上來,重新部署三個營的兵力,命令機關槍營營長宋紹殷將機槍配備給三個加強連。選擇敵軍防守薄弱的崎嶇山道,從不同方向迂迴進攻。葉劍英又命令炮兵連長王逸珊,迅速測定距離,選好目標,親自指揮向山上敵人固守的據點,連續開炮。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步兵發起梯次衝擊,終於挫敵破關,奪回了言嶺要地。守關的敵人大部投降,少數狼狽逃竄,叛將劉志陸險些被擒。這就是當時在粵軍中轉敗為勝、名震一時的言嶺關大戰。這一仗勝敗關係到粵軍全軍安危。張民達、葉劍英由於打了這場硬仗,威名遠揚。許崇智很佩服這兩個年輕指揮官的智慧和膽識,親自召見,並要為他們請功。葉劍英則謙虛歸功於張師長指揮得力和全體官兵勇敢衝殺。

第八旅攻克言嶺關以後,乘勝追擊,沿老隆、河源前進,直搗“陳家軍”老巢惠州。這時敵軍熊略部增援惠州,第八旅迎頭痛擊,進佔三棟、永湖。敵軍退至白芒花一帶,準備趁張旅立足未穩,於次晨拂曉集中兵力發起突然襲擊。葉劍英偵得敵情後,建議師長張民達命令部隊輕裝,當夜偷襲敵營。部隊冒著傾盆大雨,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敵軍陣地,突然槍炮齊發,打得敵兵矇頭轉向,四散逃走,又趕上前面河水暴漲,斷敵退路。紛紛繳槍投降,俘獲3000餘人,繳槍1000餘支。大本營表彰此役勝利。孫中山於7月《復鄧演達函》中寫道:“敵人來援惠州之軍已被張民達完全擊滅,我宜乘勝速下惠、潮,則廣東從此可靠太平,而北敵亦不敢再犯廣東矣!”

陳炯明退守惠州,調集叛軍,出擊並進窺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