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為要幫你記住那些夢想,才陪在你身邊的。”

我好像有剛剛抱怨完那人“不解風情”,然後下一句就被人“真情告白”了的感覺。鄭君畫這話說的,真像在調戲他女朋友。

“講話那麼矯情!別把我當你女朋友,我不附帶這個功能。”

“你讓我先在你身上練練,以後把妹的時候才有經驗嘛。你一點都不講義氣!”

“把妹靠的不只是經驗。少來那副‘經驗之談’。”

“那你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可以。你先讓我在你身上體會一下戀愛全過程,我再給你交心得。”

“切!那還不是一樣!”

……

第14章 子顏

高考之後才發現:高中三年,我們都長大了很多,雖然說變化倒不算太大。至少君畫還以如初見時的那樣,表面上給人看來是很乖很乖的好學生,會勤奮用功讀書不會偏科的那種。但實話說這個童鞋他本質上跟我一樣,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主”。

……我可能更糟一點,裡裡外外都給人感覺都不大靠譜。我性格算不上好,人也不是很乖很聽話的,做人馬馬虎虎,學習上也老是偏科。到了高三因為文科弱要惡補語文英語,之前沒有認真聽的課,強撐著打起十二分精神一節節聽回來;沒掌握的知識點,抓住老師一個個加班加點補回來;不熟悉的題型,刨了幾本習題冊硬是逼自己夢遊都能在試卷上做出來。我講過吧,高三,就是要對自己狠,捨不得孩子套不回狼,放不下面子高三人家小美人就不鳥你。做人要現實一點,必要時候就不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拜分主義又怎麼了,唯考試論又怎麼了,不就那麼一回事嘛?人在高三,身不由己,沒有實力,高三小美人不會垂青於你,高考的獨木橋你就過不去,到頭來人財兩空也不過這個道理。

梁漱溟老人也寫過一本書,名字就叫做《這個世界會好嗎》,高三的時候,我也曾一邊看著本書一邊問我自己,這個世界,會真的好起來嗎?我能相信它會真正好起來嗎?我還願意相信它會好嗎,還是一開始我就對它絕望?我所認知的這個世界,我所接受過的這些教育,都是在引導我更好地走好未來的路,過所謂幸福的人生嗎?就一如這本書,有這麼一個不祥的名字,但裡面的內容讀起來卻叫人熱血澎湃充滿希望,我們總是不能失去活下去的熱情?我們總要堅信奇蹟會發生?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會好起來?然後具體到高三的時候,我每日不停地對自己強調“沒事的,等過了這段日子我們就都好了,一切都會好起來……”,語氣悲鬱絕望至我自己都險些以為自己是罹患了絕症的重病病人。

生之悲涼,死之極樂。偏偏我因怯懦還願意苟且偷生。

這樣想來,君畫後來的取捨,或許就不難懂了。他沒有跟我提起過他的那場戀愛,沒有跟我講過他曾經的動搖,更沒有跟我討論那方面的問題……總之,在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發生的事情,他都沒有和我主動提起過,而那時的我也無暇去過問他的事情。只是在事後,我還是很好奇,他那是怎麼會突然之間就那麼決絕地講分手,然後“改邪歸正”和我一起做最後的衝刺。

他不像我解釋那些事情,好像他總有足夠的自信覺得我是懂他的。有時候,他言語之間,我甚至會覺得,他是那般狂妄,覺得這個世界,能與他並肩作戰的只有我,雖然我也會有相同的想法覺得只有他才配和我並肩作戰,好像高考,只是我們兩個人的。這場考試如果比喻成馬拉松比賽,那麼跑完全程的只有我們兩個,其他的,不過浮雲,陪跑而已。我不知他如何拾得自信滿滿,但他一直無條件地信任我,我還是很感動。其實我一直自信不足,不論在如何努力都好,總覺得自己還是和以前差不多,離想達到的高度還是差了一大截。

不論是學習還是感情,我都一直如同夸父逐般執迷不悟地、馬不停蹄地去追求我內心所想,哪怕是再遙不可及、高不可攀。我只想享受過程,結果對於我而言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但不害怕得到的人,不代表他不害怕失去。就好似顧舒,我一直以為我仍未得到過他,我總感覺我們之間的愛不是平等的,然後我就已經失去了他。一直與他保留著一段距離,自以為是給足了自由和餘地,彼此不說的話,都是心知肚明的,就連他當日離開,我也未曾講過一句挽留的說話,然後呢,我後知後覺自己原來真的得到過他的愛,只可惜我覺悟之時我也同時失去了他。

而對於君畫,我一開始的確是不喜歡的——他連晚修下課回家的路上都要一直背書我就以為他讀書很勤奮,但後來覺得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