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第62~63頁。'

內遷廠數統計表(1938年12月底)

遷往省區

業別四川湖南廣西陝西其他

省區共計

機器五金51551033122

電器無線電862 117

陶瓷玻璃531 110

化學22422131

罐頭食品73 1415

印刷文具19 3 22

紡織染1044214171

其他8 1 9

礦業43 7

共計134118212011304

上述廠家,到達目的地後,積極籌備建廠復工。至1938年年底,復工者達81家,產品價值己達438萬餘元。

在上海、武漢工廠拆遷的過程中,其他戰區的部分工廠也相繼拆遷轉移。

如河南鄭州、漯河、許昌、孟縣,山東濟南、青島,山西絳縣等42家工廠遷往陝西關中地區(其中一部分再遷入川),拆卸機械1。5萬餘噸。

在眾多的民營工廠實行內遷的同時,直屬國民政府軍委會兵工署、軍需署管轄的兵工廠、軍需廠也先後奉命遷往內地。除少數遷往湘西、貴州等地外,多集中於四川重慶地區。較大的兵工企業,如金陵兵工廠、濟南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以及鋼鐵廠遷建委員會(含遷漢的上海鍊鋼廠和漢陽鋼鐵廠及大冶煉鐵廠、六河溝公司湛家磯鍊鐵廠、萍鄉煤礦的部分裝置)均遷往四川重慶地區;鞏縣兵工廠先後輾轉遷往長沙及湘西安化、沅陵等地。由於對兵工企業實行了比民營企業和普通國營企業更為優先的政策,因此,兵工廠的遷移相對來說比較徹底和順利。這對於迅速建設後方戰時兵工生產基地,保障軍隊作戰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整個工廠內遷工作持續到1940年基本結束。據統計,截至1940年底戰區內遷民營廠礦448家、內遷物資12萬噸,技工1。2萬餘人。其中大部分遷入四川,計254家,湖南121家,陝西27家,廣西23家,其他省區23家。

這些內遷工廠中,機械廠佔40。4%,紡織廠佔21。65%,化工廠佔12。5%,教育文具廠佔8。26%,電器廠佔6。47%,食品廠佔4。91%,鋼鐵廠佔0。24%,其他廠佔5。57%。'吳文建:《中國工礦業之內遷運動》,《新經濟》7卷9期(1942。8。1)。'

此外,自動遷移的工廠亦有百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