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華麗作戰,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戰鬥,消耗的彈藥價值35萬兩白銀。
但是,鄭芝豹並不在意,肖圖白也並不在意!
只要勝利,消耗的軍費算得了什麼!
而且,訓練時期也需要耗損,直接將炮火轟向敵人,實戰練兵起到的效果,比之日常訓練更有效率。
♂♂
第二二四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求訂閱!)
崇禎十年,七月。
在天津水師清剿渤海諸島,如火如荼的展開時。天津特區再次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除了港口、交通、市政等等基礎設施建設外,剛剛上馬了鍊鐵高爐、坩堝鍊鋼等等專案。
“鋼鐵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武器、農具、建築、造船、機器、器皿……各種各樣的用具,皆離不開鋼鐵。可以說,鋼鐵既國家!沒有足夠的鋼鐵,工農業生產效率將會降低。沒有足夠的鋼鐵,便不能武裝軍隊、保家衛國。沒有鋼鐵,我們造船業所需的龍骨、鐵錨、鐵釘,都不能自給……”肖圖白對於工業總是充滿熱情,特區許多重要的工業專案上馬,皆是他推動和影響下啟動的。
而肖圖白本人的技術創新思路,對於生產力進步的影響,往往的立竿見影的。而肖圖白,對於工匠的社會地位和物質激勵,因此,特區的技術工們,也多少存在著肖圖白崇拜情緒。
實際上,肖圖白並不是理工專家,但是他知道調動大量人力物力,搞技術創新和攻關。只要透過體制,將人力物力向工業生產和科技創新等等領域引導,在資金鍊和政權不崩潰的前提下,是很容易出成果的。
政權的穩固,主要是物質、經濟、民生等等方面。天津特區的存在,如同後世的列強的租界一般,透過不斷吸取華北、朝鮮、日本等地的利潤,令天津形成了這個年代罕見的工業發達、全民免費教育、社會福利豐厚、零失業的繁榮社會。對比周邊地區的貧窮、混亂。淨土一般的特區,內政是非常的穩固的。而抵禦外敵武力顛覆,特區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軍工生產體系。所以,政權總體而言,還是非常穩固的。
這種情況下,特區自然能夠給工匠們提供各種資源和條件,讓他們搞科技創新。至少,在特區工匠們,往往是高福利、高薪水的代名詞。一些創新能力強的工匠,拿到的物質獎勵。甚至不遜色於特區的官員們。
整個特區的社會氛圍,能夠搞科技創新的工匠,是非常令人尊敬、羨慕的群體。而特區的媒體,也不斷的對一些搞出發明成果的工匠,進行宣傳造勢。其中,不乏“xx工匠自幼貧窮,但是熱愛科學,喜歡琢磨新事物,經常動手搞發明創造。在特區政府的關懷下。xx終於研究出了世界領先的xxxx技術,該項技術填補了特區的技術空白。政府給予xxxx兩銀子獎勵,該廠的廠長獎勵xx,一套價值1700兩的豪宅、丫鬟數名、馬車一輛。xx終於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這種普通絲工匠,透過科技創新,改變了人生命運,成為了社會上層人物的故事。特區隔三差五就在媒體上宣傳,基本上惹得特區的底層人士,對於發明創造、改革工藝技術的熱情不斷的上升。
古人與後世的智力差異是不明顯的。區別主要存在於知識和技術的積累上。只要當權者重視科技工業發展,給予這個年代的技術人員創造出良好的研究環境,以及制定出良好的激勵制度,科技發展的速度,是能夠快速提高的。
文藝復興一來,歐洲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裡面也是各國當權者重視使然。在整個歐洲陷入了尊重科技人才。重視科技人才的氛圍中。後來的工業革命,誕生與歐洲也是情理之中。而後來,歐洲逐漸出現了衰敗和頹勢,也是因為忘本了。科技創新的潮流是由美國人推動,而非歐洲人主導,所以才逐漸變成了外強中乾。
此時的大明王朝,由於祖宗積累了大量的技術本錢,靠著吃老本,依然是世界上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明朝的科技進步已經日趨緩慢。向大明肌體注入活血的,反倒是西方人傳入的一些技術。
而後來的清朝,比之明朝更愚昧,不但不重視本土的科技創新,用文字獄打壓科技創新,還透過閉關鎖國,中斷西方技術向中國本土輸入的過程。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後來鴉片戰爭時期的落後捱打。
明朝外來技術的引進,還是在持續的,事實上,明朝中期以後,西方技術的輸入,對於大明的技術發展,已經起到了積極影響。
當然了,光靠著引進外來技術,而不重視本土技術創新,在未來技術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