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天也只見他幫人,倒沒見他坑誰,可知這人的心腸不壞。關東那地方人生地不熟,跟著這樣一個人,總不至於太吃虧。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剛開始精神頭還都挺足,有的還扯開嗓子唱上兩句,荒腔走板的給林鴻鳴聽得直樂。隊伍裡有人問趙順,“關東那麼大,咱到底是要去哪兒啊?”

趙順壓低聲音說,“老毛子說了,咱們要去的地方是哈爾濱。”

“哈爾濱?”那人想了半天,“在哪兒啊,聽都沒聽過啊?”

“在松花江邊上”,趙順說,“我也沒去過,只聽說是個小地方,都是些村子屯子。”

“這老毛子怎麼想的”,那人撓了撓頭髮,“修鐵路找這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修。”

“你管他怎麼想”,趙順說,“他們又不傻,還能讓自己賠了?”

“說的也是哈”,那人看了看隊伍前面那幾個俄羅斯人,“這老毛子一個個都精著呢。”

趙順瞄了眼身後的林省身,腳步慢了下來,和他們爺仨兒並排走著。林省身轉頭看他,“有事兒?”

趙順思量了一下開口說,“我聽你們爺仨兒這名起得像讀書人,怎麼就……”

“祖上有人做過官”,林省身說,“不過到了我這兒,也就能識得幾個字了,這倆小子倒是念過幾年私塾,讓你見笑了。”

“這有什麼見笑的”,趙順說,“這年頭,能吃飽不餓死就不錯了。”

“我那天聽見你會說老毛子的話?”林省身說,“難不成以前家裡也有做官的?”

趙順笑笑擺擺手,“沒有,老毛子在西伯利亞修鐵路,人不夠招工,我爹帶著我就去了。那邊天寒地凍,沒幾年,我爹就病死了,再後來我和幾個人偷偷跑了回來。”

林省身皺著眉頭,他們爺仨兒去東北是沒有辦法,而這趙順明知道這一趟兇險非常,怎麼還要往火坑裡跳?

“你想問我為什麼去找死?”趙順笑笑,“這趟不是找死,是找活。”

“趙叔,關東那邊真的能凍死人嗎?”林鴻鳴湊過來問。

“能啊”,趙順笑著說,“一到三九天,街上都是凍掉的胳膊腿兒。”

林鴻鳴嚇得目瞪口呆,林省身拍了拍他腦袋,“傻小子,逗你玩呢。”

“我說呢”,林鴻鳴往林省身那邊靠了靠,“哪能那麼冷呢?”

趙順微微眯著眼睛端詳著林省身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跟林省身一樣,濃眉大眼,又高又壯,不過和他爹比起來,他的話實在是太多了。倒是那小兒子,也不知道隨誰,眼睛也不小,可眼尾卻細而略彎,身子骨有些單薄,跟林省身一樣沉默寡言。

“冷不冷的,得看和哪兒比,和老毛子的西伯利亞比,關東倒也不算冷了”,趙順緊了緊身上的破布衫,雖然從那兒逃回來好幾年了,但一想起來,即便是在夏天,也忍不住地打冷顫。

————————————————————————————————————

①中東鐵路工人工資狀況參考《俄國對華政策的演變與中東鐵路的修築》,作者馬蔚雲,《俄羅斯學刊》,2013年2月

②此處所說銀元為光緒年間鑄造的“光緒元寶”,每枚含銀七錢二分。而當時流入中國的盧布(其中一種稱為羌帖),根據《哈爾濱市志。金融篇》所述,當時一盧布可兌換銀幣五錢八分。因此粗略推算當時中國鐵路工人工資約為每日銀一錢七分,五日工資約為八錢七分,也就是一個銀元多一些。

☆、2。第二章

3。

話分兩頭,當林鴻文跟著趙順等人日夜兼程趕路的時候,關東哈爾濱原本的寧靜也被打破了,這一切要從一條鐵路說起。

1896年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俗稱《中俄密約》。條約一共有兩個主要內容,第一,如日本入侵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土地,中俄兩國應以陸海軍及軍火、糧食互相援助,戰爭期間,中國所有口岸均向俄國兵船開放。第二,中國允許華俄道勝銀行在中國東北修建一條至海參崴的鐵路,無論戰時平時,俄國均有權使用該鐵路運送兵員、糧食和軍械。①

這條鐵路就是後來的中東鐵路,它連線了西伯利亞鐵路,使乘火車橫穿歐亞大陸變為可能。但在《中俄密約》簽訂之時,這條鐵路的具體路線尚未確定,成批的俄羅斯勘測人員越過中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