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休閒大會也將在杭州舉行。與此同時,關注休閒、注重閒暇生活質量亦成為人們的共識,對西方休閒理論的譯介、對中國休閒傳統的回溯等有關休閒的書籍頻頻問世,休閒日益成為人們矚目的話題。政府對休閒經濟的著力推進無疑提高了全民的休閒生活意識,但無形中也加重了休閒的消費主義傾向,強化了休閒的悖論色彩。參見胡大平《崇高的曖昧——作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休閒》,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陳昕:《救贖與消費——當代中國日常生活中的消費主義》,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這一切,都構成我們討論中國中產階層休閒問題的背景。
中產階層閒暇生活素描(1)
中國大陸中產階層產生的特殊語境,以及國家主流意識當中的休閒話語使得我們更加註目中國中產階層閒暇生活的特徵。那麼,西方中產階層的休閒標籤說是否適用於中國?換言之,中國的中產階層與閒暇生活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絡?對於當代中國的中產階層來說,休閒是否也同樣意味著某種“區別於勞動時間束縛”的標籤展示?這一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比較意義,也關係到我們如何理解今日中國中產階層的生存現實。
迄今,關於中國階層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積累。如王雅林(1992;2003);王淇延(2000);沈康榮(2000);呂大樂(2002);盧漢龍(2004)等。鑑於當代中國中產階層正處於形成當中,其來源與現實狀況難以確定,具體的研究理論與方法也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尚待摸索與建構,因此,本研究以描述性研究為主,著重於中國中產階層閒暇生活的基本狀況考察及特徵描述。在前文的理論回顧和對中國中產階層休閒問題背景的分析基礎上,我們試圖說明,在閒暇生活方面,中國中產階層總體上是否與其他階層形成了顯著的區分。
之所以對新老中產階層、體制內外的中產階層不加區分,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們都屬於中國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特定發展階段的現實存在,將這些人群納入我們的研究體系,符合擴大“中等收入者階層”這一目標導向;並且瞭解不同資源特徵對各自閒暇生活的影響,對我們把握中國中產階層閒暇生活的總體狀況,建構合理的中國中產階層閒暇生活邏輯,亦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
“閒暇”與“休閒”兩個概念,雖然內涵有相通之處,但前者更多指代客觀的空閒時間和狀態,後者則更多含有能動的享受之義。本文中雖難免對二者的混用之處,但有意區分二者,旨在突出現代休閒概念的認知特徵與能動特徵。關於閒暇生活的度量,我們將具體分為生活時間安排及閒暇時間佔有量;閒暇生活方式的選擇與活動概況;對待閒暇生活的態度和主觀滿意度等若干方面進行論述。
五大城市中產階層生活時間的基本狀況描述
電話調查結果顯示,中產階層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其工作時間顯著多於非中產階層。中產階層一般工作日(最近一年)的平均工作時間(含上下班路途)普遍高於非中產階層。樣本總體的人均工作時間均值為6�79小時,而“收入中產”平均工作時間8�04小時,“'職業中產”7�58小時,“學歷中產”7�27小時,“消費中產”7�94小時。進入收入、職業、學歷三重意義上的標準中產階層,日均工作時間則高達8�51小時,比非中產的平均6�46小時高出2�05小時,中產們的辛苦程度可見一斑。工作時間的城市差異也很明顯,如“收入中產”,人均工作時間最長的是上海8�41小時,其次是廣州8�06小時,南京7�95小時,北京7�59小時,最短的是武漢7�06小時;而“職業中產”人均工作時間最長的則是廣州8�22小時,最短的南京7�22小時;“學歷中產”,人均工作時間最長的是廣州7�52小時,最短的是武漢6�87小時。
圖3…1五大城市中產階層與非中產階層每日工作時間比較曲線圖
還有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那就是,中產階層的自我認同與他們的工作時間似乎正成正比,自認為屬於中下層、中中層、中上層的人均工作時間分別是6�56小時、6�90小時、7�24小時,依次增加。這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抑或反映了中國當前中產階層的工作狀況與階層心理認同上的深層關聯?該資料的可信度及其背後隱含的深層機制雖然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討,但至少,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中產階層所面臨的巨大的工作壓力。
圖3…2五大城市中產階層自我認同與工作時間變化曲線圖與工作時間長相應的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