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為,中國的基本社會結構就是單位。與同學聚會,看似缺乏功利目的,實則也能給人帶來很多重要的資源,達到社會交換的目的,同樣可以影響到個體的事業、名望和社會地位。特別注重地位(按米爾斯的話說,這甚至是一種地位恐慌症)和名望的中產階層當然非常注意這些活動,希望積極參與。相反,社群在中國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單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中產階層看來:社群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其功能非常有限。網路的虛擬交往更無法直接影響人的事業、名望和地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這些社交活動孰重孰輕,簡直一目瞭然。在深度訪談中,這種情況也表現得非常明顯。有許多中產階層根本不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大樓中的任何一個人,也幾乎從不與社群工作者發生任何關係,他們根本不知道社群組織過什麼社交活動。在他們眼中,鄰居在瞭解資訊、促進事業進步等方面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幫助,與鄰居或社群成員相交過密,會同時剝奪雙方的私人空間,而且浪費時間。北京的訪談物件B3在談到自己與鄰居的交往時說:“平時早出晚歸,不會與鄰居交流,怕影響人家的生活。分析其中原因,有需求才有交往,自己都忙不過來,自然不會去過問別人的事。現在也沒有什麼事要鄰居幫忙,鄰居的事自己也幫不上忙,鄰里互助的情況早就不存在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邊界的建構:基於社會資本的探討(4)

從身份認同的角度分析還發現,從下層到上層,認為自己社會地位越高的調查物件,就越傾向於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差別非常明顯。認為自己是上層的調查物件沒有人不參加社交活動。從下層到中上層,認為自己社會地位越高的調查物件,越熱衷於與同事和同學進行聚會(具體資料見表4…17)。而

表4…17身份認同與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