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一步,中星集團經過十年發展,就擁有了叫板多個領域世界頂級企業的實力,這個成績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這一切幾乎都要歸功於它不到三十歲,高中畢業就開始創業的老闆楊星身上,因此儘管現任集團總裁傑克?韋爾奇頂著世界頭號ceo的光環,但在廣大員工心目裡。楊星才是中星集團的靈魂,尤其是2004年年終總結大會開始前,楊星還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出席剛剛竣工的世界第一高樓摘星樓的揭幕儀式,中星總部和旗下各集團總部終於可以團聚在這座名為天空星城的核心建築群下,仰望直刺雲霄的高聳大樓。自豪感油然而生,集團凝聚力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天空星城規劃時就並不僅侷限於眼前十一座造型前衛大樓簇擁著的超高摩天大廈。但無疑能讓外來參觀者一眼就記住的還是那座世界第一高樓。現在摘星樓下的廣場和湖畔公園都對外開放,絡繹不絕的遊客紛紛把大樓作為必到香港景點拍攝下來,這裡已經成了香港新地標所在。
當然香港天空星城還要承擔起集團產業中心的責任,某種意義上來說,從這裡一直擴充套件到整個觀塘舊城改造內大片區域都是天空星城的一部分。現在還要加上延伸至香港新界以及到香港大嶼山機場道路沿線,這被譽為香港歷史上最大單個高科技技術地產開發專案。
機場公路沿線和新界地塊將比照美國矽谷模式,採取吸引香港多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入駐,並促進研究專案產業化目標實行規劃,香港特區zhèng ;fǔ稱之為“矽路”方案,會在區內建設低密度住宅、稅收、金融政策上予以傾斜,現在除了中星的企業外,已有新加坡特許、美國ibm、高通、思科、rì本rì立、小松等等跨國公司有意來此投資立項。
特別是曾讓包海生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中藥港”計劃也在此死而復生,國際生物製藥巨頭輝瑞、美素泰克等引進投資工作正在緊鑼密鼓談判中,讓他很是欣慰。所以儘管香港有人對天空星城開發這麼大面積土地裡的油水眼紅不已,但是他依舊力排眾議,允許中星集團單獨吃下了這個大蛋糕。
1998年那會,剛當上特首的包海生雄心勃勃想要利用香港是國際中藥材進出口貿易中轉站的優勢,引領香港成為國際中藥產業龍頭的城市,為當時陷入低迷的香港經濟找到新的興奮點,特意提出了建設中草藥產業中興的“中藥港”計劃。
作為世界傳統醫學歷史最悠久,儲存最完整的一支,中醫藥在東亞的地位是西醫傳入一百多年前任何其他國家傳統醫學都無法比擬的。時至今rì,韓rì和東南亞地區遇到西醫無法醫治的疑難雜症時,當地民眾依然對中醫藥存有相當的信任。而由於國內曾經發生過的動亂,不少傳統中醫藥技術在國內面臨失傳的窘境,反而在港臺地區保留了較完整的古法中醫理論和中藥技藝。
既然海外中藥市場需求不小,不少國家都摩拳擦掌想要進入。韓國的“韓方”和rì本的“漢方”藥就佔據其中不小份額,特別是rì本人在中成藥出口方面反而超過了國內。作為中藥的本家,中國人自己當然不允許這種現象長期存在,香港融匯東西,又是內地中藥材最大轉口地,還有不少歷史悠久的中藥品牌,在東南亞和海外華人中享譽盛名。所以“中藥港”計劃提出後,就連長江集團主席李嘉誠和新世界老闆鄭裕彤這兩位地產大王上都願意聯手投資50億美元於其中。
只是可惜後來香港政爭頻發,西方對中醫理論一直抱不信任態度,中醫藥很難打入當地的醫保市場,只能作為輔助療法,國內中藥業也是群龍混雜,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中藥港”計劃一直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楊星前世十幾年都未成事,直到他重新包裝該計劃後才徹底扭轉了局面。
楊星的商業夥伴汪雲的醫藥公司現在就在主攻中藥,雲海藥業藉助**機會一舉成為國內民營醫藥企業龍頭企業,還透過海外收購順利打入了國際市場。有了一定基礎後,汪雲起一直立志弘揚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藥生產現代化自然義不容辭。既然香港有想法有實力,楊星和汪雲起就順水推舟,把該計劃由紙面變成現實。雲海藥業去年就宣佈投資10億美元在香港建立研發中心,並統合香港許多老字號中藥品牌,聯手開發海外市場。
而楊星再次發揮他的忽悠本事,讓李嘉誠他們幾大富翁再次參與進來,他表示他的攤子已經鋪得很大,不想再插足醫藥行業。但復興中醫,提升中醫國際名望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他本人一定要支援,願意以個人名義捐獻20億美元力促此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