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騎兵,手持銳利的長矛,身上穿著玄色皮甲,像一片黑色的雪崩,帶著遮天蔽日的煙塵殺來,唯有無數面大大小小的金鵬旗清晰可見。
如果大雪山陣型仍在,如果劍客們手中也有長矛,如果龍王手中還有後備力量,形勢也許不會如此危急。
沒有如果,只有越戰越勇的意志。
顧慎為從一直跟在身邊的背刀侍者那裡拔出第二口護法長刀,一手一隻,像紅頂大鵬展翅一樣,橫握雙刀,微微躬身,從腹腔最深處發出狼一樣的嗥叫。
顧慎為已經算計了一切,戰鬥一旦開始,錯誤與失敗再也無法改變,父親顧侖雖然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但是親眼目睹過也參加過多次戰爭,他不懂得兵法,只是根據所見所聞總結出一條道理:絕大多數情況下,逃亡過程中被殺的人,遠遠多於交鋒過程中死亡的人。
這和殺手的規矩不謀而和:任何時候,從背後殺人總是比正面殺人更容易更安全。
顧慎為對兵法同樣只有一知半解,但他秉承永不改變的原則:永遠不將後背留給敵人。
所以,他不會下達撤退的命令。
大雪山劍客也不會接受這種命令,即使是半神一樣的龍王,也不能強迫他們在敵人面前逃走。
劍客們已經非常疲憊了,戰場上,人們常用殺十個人的力氣砍一名敵人,體力消耗極快,龍王的那一聲嗥叫,卻重新激起所有人心底隱藏著的力量,野獸似的吼叫聲從戰場中間向兩翼傳播,很快匯聚成一股聲音,甚至蓋過了驚天動地的馬蹄響聲。
正在與劍客纏鬥的金鵬堡士兵們卻陷入恐慌,不僅是吼聲讓他們害怕,身後銅牆鐵壁似的援軍也令他們心驚膽戰,這些騎兵集密地排成數行,長矛斜指下方,看樣子是不會區分敵我的。
士兵們慌張地向兩邊逃跑,許多人跳下孔雀河,或是抓著峭壁上的雜草,沒命地向上攀爬,更多的人只能趴在地上,雙手抱頭,乞求心中所知一切神靈的保佑。
顧慎為揮舞雙刀,像一隻會行走的無堅不摧的風車,第一刀砍斷一支長矛,第二刀斬掉一隻馬頭,第三刀、第四刀……每一刀之後都有東西跌落在地上,他已經分不清目標是人還是物,反正前左右全是敵人,絕不會砍錯。
他好像行走在生長百年的荊棘叢中,使盡全力開出一條狹窄的通道,等他回望時,通道卻已經瞬間合攏,一切努力歸於徒勞。
這就要結束了,他想,只是揮刀的剎那,又將這個念頭拋在腦後,六道輪迴,任何人的死亡都不足以改變世界的面貌。
背刀侍者仍然跟著龍王,背上負著兩隻空空的刀鞘,手中握著那面骯髒不堪的黑血旗,杆頂插著的頭顱已經枯成皮包骨頭,正用空洞的眼窩注視著無處不在的殺戮。
顧慎為將一口護法刀塞到侍者手中,自己雙手握刀,繼續向人牆馬壁砍去。
“殺——”凌歷的叫聲響起,卻不是龍王與大雪山劍客喊出來的,造成的恐慌比突然冒出來的騎兵更甚。
這一次,聲音來自劍客們身後。
(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七十章 賜刀
“我要走遍西域,建立一支能打敗金鵬堡的隊伍,不是每個人都怕獨步王。”一位老刀客曾經對少年時期的殺手如是說,定下的期限是十年。
三年之後,陀能牙聚集起不少刀客,訓練出超大規模的刀陣,但他知道,光憑這點人想與獨步王為敵還遠遠不夠,他派出親信周遊列國,暗中尋求更多的金錢資助與人員供應,所以,他很快就聽說了龍王一統大雪山的壯舉。
陀能牙觀望了一個多月,確認大雪山並非曇花一現之後,決定帶領人馬前去與龍王匯合。
他還記得那個叫楊歡的殺手。
陀能牙發出召集令,要求忠於自己的刀客從四面八方前往疏勒國,這花掉不少時間,他派出的信使不熟悉大雪山的路徑,被疏勒軍擋在封鎖線以外,等到終於進入大雪山以後,發現主力劍客剛剛開拔。
刀客越聚越多,最後達到一千五百多人,陀能牙帶著他們先是前往大雪山,半路聽說龍王已經帶兵殺往疏勒國東境之後,立刻改變方向,緊趕慢趕,還得躲避疏勒國軍隊的攔截,因此晚了好幾天才到。
疏勒國被這支突然在境內冒出來的軍隊嚇了一跳,各地如臨大敵,閉城堅守,直到刀客們過去才鬆了一口氣。
軍師方聞是騎馬向西逃亡,跑出數里之後又改變主意,他已經蜇伏快要三十年,好不容易等到這樣一個小施拳腳的機會,就這麼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