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華夏政權負責禮儀的官員把這些使臣統一安排在了華夏新設的鴻臚寺內居住,並請他們在二月二日一起參加華夏朝廷第一次朝賀典禮。
既然見不到顧慧文和李寒,這些使者也不著急 ,能出使華夏的使者也都是各集團的精英決策者,以耀日帝國六皇子張鶴軒、西北李家李玉麒及暗黑神教坤乾玉最為引人關注。
二月二日凌晨,所有的使臣都接到了上朝的通知,天還未亮的時候,他們就被要求穿戴整齊,按照禮部官員排好的順序,趕到節度使府門外集合。
等使臣趕到的時候,他們發現華夏朝大小官吏上百人也陸續來到了,這些官吏和使臣一樣,被禮部的官員按照要求排起了長隊,安安靜靜的站在原地,沒有發出一絲響聲,使得整個氛圍變得極其肅穆。
郭言本來還想鼓譟,在看到這樣的情景之後,不自覺的也嚥了一口唾沫,給坤乾玉傳音道:“老坤,你說天妃和聖女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天連面都不讓我們見,現在還整出這樣的情景。”
坤乾玉微不可聞的搖了搖頭,小聲回答道:“老郭,我也不知道,我估計這些把戲應該是那個叫李寒的孩子弄出來的,沒事,我們安心等著,一會不就知道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嗎?”
說到這裡,坤乾玉還是忍不住仔細打量起華夏官吏的服飾起來。他發現這些服侍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其服裝特點是大襟、斜領、袖子寬鬆,前襟的腰際橫有一下打滿襉。所繡紋樣,除胸前、後背兩組之外,還分佈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橫條)。另在左右肋下,各縫一條本色製成的寬邊。
這些官員的服飾上面還繡著鬥牛,飛魚,蟒,麒麟。虎、彪等。
偷偷打量華夏官吏服飾的不只是坤乾玉,幾乎所有的使臣都好奇的看了幾眼,當然,他們的心思和坤乾玉一眼,都懷著靜觀其變的心思。
這個時候,節度使的大門緩緩開啟,按照禮部官員的指示,華夏各級官吏排著兩排長隊,緩緩向內走去。
剛一踏入節度使府。三十五名“掌賓贊受事”的謁者治禮,以次導引;當朝見者入殿門,廷中陳列車騎、戍卒、衛官,並置放兵器、張豎旗幟。
一當傳聲教人。即趨(“趨”是華夏為表敬意而小步快走去見尊者的一種禮節)行示敬。大殿之下,“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站於臺階兩旁,每一臺階數百人。真可以稱得上是十步一崗,五步一哨。
按照禮部官員的指示,武將以次陳列於西方。東向而立;文官李寒以下陳列於東方,西向而立。掌賓客禮的大行,設九賓之儀,並負責上傳語告下,下有事告上。
然後,顧慧文才坐輦出房,百官執戟儀聲而唱警。只見顧慧文穿著明黃色的禮服,頭上帶著金鳳凰頭冠,身後兩個侍女各執一個巨大的芭蕉扇,在芭蕉扇的後面,是兩個手執華蓋的侍衛。
文武百官在顧慧文的鑾駕之後,依次踏入金鑾殿內,這也是金鑾殿裝修好之後第一次迎來客人,所以就連文武百官都忍不住打量起了這個所謂的金鑾殿。
金鑾殿長六十四米,寬三十七米,面積兩千多平方米,殿高二十八米,加上下面的須彌座和高達九米的三層臺基,共高三十六米。
臺基上有大量的龍鳳石雕。金鑾殿殿頂用的是重簷廡殿頂設計,只有宮內最尊貴的建築才能使用這樣的設計。殿頂正脊兩端的螭吻是宮內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製成的仙人走獸十一個,也是節度使府所有宮殿中最多的。
金鑾殿共有楠木立柱七十二根,最高的十三米米,最粗的直徑一點五米。其中包括寶座旁的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是宮內其它建築物沒有的。
殿內正中為雕有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叫金漆九龍龍椅,李寒稱之為金鑾寶座。寶座設在一個高約兩米的朱漆方臺上,正面和左右有七層臺階。
寶座後面有雕龍金漆屏風。六根瀝粉蟠龍金柱上的龍,龍頭全都望向寶座。寶座沒有椅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約寬一點六米、深0。67米的須彌座底座。寶座四周有象、鶴、香爐等擺設。
顧慧文所坐的寶座正上方,是一個雕著蟠龍的藻井。上面的蟠龍嘴裡含著一顆大銅珠,名為“軒轅鏡”,旁邊還有6顆小珠子。
金鑾殿前的露臺,也就是“丹陛”上,擺放著一些陳設品。比如說東西兩側有銅製龜、鶴一對,裡面中空,有重大典禮時用作燃放檀香。此外還有計時用的日晷、象徵性的衡量儀器嘉量、香爐等。
看著這一切,就連設計者李寒也被深深的震撼了,更別說其他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