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了,笑著接過來,卻沒急著換,轉向南面,踏步行禮後,才又道:“韃子也真是不爭氣,若是能戰一番多好?我還想著中將甚至上將銜呢。”
白正理注視還在入城的行軍佇列,豪情滿懷地道:“韃子身上早已沒我們的用武之地了,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
() 聖道二十二年的英華,一國人心先是在國中滌盪,接著又撲向北方,到了聖道二十三年,還在元月的時候,即便是田間老農,都還聚在一起聽鄉中夫子讀報,要知朝廷領十二國聯軍入北京城的訊息。可到了二月,各家報紙遠赴北京城精心趕出來的深度報道,極力渲染紫禁城簽約儀式的揚眉吐氣之景,卻都沒多少人看了。
為什麼呢?
如白正理所說的那話一樣,英華一國,已是放眼世界之國。
就在二月,南洲和東洲發現大金礦的訊息傳出,南洲是珊瑚州以南由一幫荊襄人合資買下殖民權的土地,取名為楚州,之後怕是要改名為南金山,而東洲則當然是浦州,說不定要改名為東金山。
兩州的大金礦經過了商部工部和監殖院聯合認證,為此兩家殖民公司在報上登載醒目訊息,招攬國人前去開礦墾殖,本還在鼓譟北伐的國人目光驟然一轉,一輪空前的移民熱潮頓時引爆。
靠著報紙傳遞訊息,即便是四川陝西這等內地,都有無數人攜家帶口奔向南方,而與往常民間自發移民不同,英華民部、商部與殖民公司、船運公司和各家銀行通力合作,拉起了一條組織、貸款和運輸的傳送帶,源源不斷地將這些移民送上商船,向著金山進發。就連原本準備去西域墾殖的七千山西礦工,寧願負擔比之前高上一倍的貸款,也要轉去南洲金山,黃金的魔力就是這般強大。
國中有心人都覺得,發現這兩處金山的訊息未免太湊巧了,正好在一國人心都壓在了北方,推著朝廷要北伐的時候,是不是朝廷甚至皇帝早已知此事了,只是選擇在這個時候釋出,以此轉移國人注意力呢?
問朝廷,諸公當然會斷然否認,問得狠了,最多顧左右而言它,而皇帝麼……天底下也只有極少數人有機會,也有膽量去問。
大公主李克曦就是其中之一,瞧在她跟新科明算狀元,一個痴迷於天文數學的年輕人看對了眼,兩人借天道院為舞臺來往不斷,已到談婚論嫁火候的份上,李肆悠悠道:“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嚴格說,李肆這話還是假的,他早知這兩地方有金礦,不過終究還得真金實地找到。他所謂的對了一半,是說範四海在他的提醒下,聖道二十年就已有發現,二十一年進行了大規模勘測後正式確認,但訊息一直封鎖著,就準備在合適的時間丟擲。
南洲倒是意外的驚喜,錯了一半說的就是這個,楚州殖民公司慘淡經營了好幾年,始終沒大的發現,去年下半年,將勘察東洲的地質隊拉去後才有了收獲,此時公佈也不算太過刻意。
有了這兩處金山,李肆跟朝堂就能鬆口氣了,國人怎麼也得鬧騰個兩三年,移民幾十上百萬人才罷休,國人不再只盯著北方,佈局就可以少受一些干擾。
英華即將迎來勢力擴張的最關鍵階段,未來一百年乃至二百年的“綠區”,就要正式落錘。北伐復土是最核心的部分,之後是關外的處置,然後是相鄰的朝鮮、日本,同時有西伯利亞。
而正在進行的西域之戰,看吳崖的佈局也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決戰就在年內,天竺方向,賈昊也正要吞下孟加拉,開始打造天竺殖民模式。跟不列顛、法蘭西以及荷蘭的角力也該有了結果,邊界會在這兩年內正式定下。
滿清和年羹堯,乃至淪為二者操弄物件的朝鮮,都被劃入了南北事務總署的運籌範圍,由陳萬策帶一幫人燒腦細胞。在李肆眼裡,亞洲之內,就天竺的動向值得關注。
之前李肆還頗為關心日本局勢,但北洋艦隊副總領林鵬和臨時委任的日本製置使白正理領著偏師就辦得漂漂亮亮,日本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變得更加乖巧恭順了。局勢已經平定,暫時沒必要多加以關注,此時的日本格局,雖還離李肆的終極設想很遠,卻正朝著“正確”的方向一步步邁進。
日本之所以會因二陳案大亂,不僅源於英華的逼壓,還在於日本人的一貫秉性:有惹禍的膽,沒能擔責任的肩。
長州藩在白延鼎身上搞事的時候,本就準備好了拖幕府下水。北洋艦隊先頭部隊殺奔長州問罪,長州藩就去找德川幕府哭訴,求其代為斡旋。德川幕府懵懂不知,痛斥長州藩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