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代君職,想要更進一步就是當皇帝,而不是去找諸侯的麻煩,有心去收拾諸侯,那要當了皇帝,或快要當皇帝時才會去想。如果一個朝中不止一個權臣,他們互鬥就要花盡精力,都想當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人,去欺負千里之外的諸侯?諸侯能給他比皇帝更大的權力嗎?諸侯能給他比皇帝更大的財富嗎?
這是他的心得。他當時把姜元按在蓮花臺時,也沒想過去找魏、趙、燕的麻煩啊,哪怕當時魏、趙、燕找麻煩了,他也更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非到萬不得已,不會動武。
說心虛也罷,說底氣不足也罷。他是沒有自信能夠開啟戰端並打勝仗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打勝還是打敗,那時這蓮花臺還是不是他說了算?大王會不會重新找到機會站起來?別的家族會不會藉此冒頭?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對公主心服。公主在商城時,就對魏、燕下手了,他認為就算當時大王不把公主召回來,公主積蓄夠了力量,早晚也是會回來的。這個蓮花臺,本就是公主的囊中之物。推已及人,他就能看得出來這皇帝估計早就被朝臣給抓在手心中了。
換言之,這個選後選妃,與其說是皇帝選人,不如說是大臣們選人,他們選人要選的不是人,而是國勢。
龔香:“那個藍田,說話不盡不實。”藍田再蠢,藍家在帝都不可能看不出是皇帝強,還是大臣強,上頭的人幹什麼可能沒那麼容易看出來,但誰強誰弱,這個是一目瞭然的。
而藍田卻沒有說太多皇帝身邊大臣的事,他說的最多的就是皇帝年輕,至今沒有聽說有寵愛的妃妾,乍一聽,好像奪取皇帝芳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他希望我去帝都爭這個皇后之位,當然是怎麼簡單怎麼說。”姜姬倒覺得藍田這個人很有用,他把自己想當官的這個意念都快擺在盤子裡送上來了。他說得很清楚,她去當皇后,他去當大臣,到時他一定會事事聽她的,她生下兒子後,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把她生的兒子拱成太子,日後繼承帝位。
一個慾望這麼強烈的人,多好啊。
“叔叔,你把藍田帶到你家去吧。”她笑著說。
龔香一下子就笑了,剛才藍田才親耳聽到公主說讓他住在行宮中,不到半個時辰就又被他給帶出行宮了,這藍田還不恨死他啊。
一定會更加努力的鑽到公主面前,拼命給公主擺去當皇后的好處。
公主就可以從他那裡得到更多了。
姜武心情很糟,因為他已經從姜姬的態度裡察覺到一件事:她想去帝都看一看,去親眼見一見皇帝。
她的心越來越大,人越來越遠,漸漸的飛到天上去了,他好像越來越追不上了。
帝都。
黃松年、徐公、毛昭等人坐在一起,商量陛下選後的事。
人選已經有了,他們在送到皇帝面前之前,需要先商議出來誰適合為後,誰適合為妃。
首先排除出去的一個是燕國,國朝不繼。
徐公就很討厭燕國:“不知什麼骯髒血脈竊居王位!”
雖然梁朝一直沒有對燕國換大王的事做什麼,但逢到什麼好事,梁朝上下都不會算上燕國。
其次就是晉國了,太小!選後當然要選大國公主。
排除了兩個小國之後,剩下的就是在大國中間選人品好,名聲好,父祖皆無惡名的公主了。
排在首位的是魏國公主。
黃松年傾向於魏國公主,“依我看,魏國公主最佳。”
首先,魏國公主與皇帝有血脈之親;
其次,從幾個諸侯國看,魏國的事最少,歷代魏王都是循規蹈矩之人,也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王室之中也沒什麼惡名,與魏國相對的,比如趙國啊,鄭國啊,魯國啊等等,國中醜事太多,選這些國家的公主為後,太丟人了。
最後,魏國公主多。由於魏王傳承沒出過什麼大問題,所以魏國王室公主幾代下來攢下來不少未嫁公主,人數多,就總能選出一個品貌雙全的來。
其次,趙國公主也勉強可以。
趙王確實人品不好,好戰愛鬥。但從另一方面說,趙國是個強國,趙王也極有能力。雖然他們不想選個強大諸侯的公主當皇后,但他們也不敢公然忽略趙國公主,萬一趙王以為他們怠慢他怎麼辦?
而且,趙國公主也挺多的,選一個性情溫柔,不類其父的應該也不難。
最後,就是魯國公主了。
黃松年個人是不很不想把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