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興登堡死了。按其遺願,興登堡應該簡單地葬在他的莊園上,但漢娜在聽取了德國陸軍高官的意見後,還是將他葬在他過去戰勝俄羅斯的戰場上,併為他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興登堡的死,對漢娜來說最後一個阻礙他成為獨裁者的障礙被消除了。
在知道漢娜存在的幾個人中,希特勒已死,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兩都是垂垂老朽的老傢伙,他們的精力智力都大不如從前。兩個老傢伙並沒有把漢娜的身份外傳,始終嚴格保守著這個秘密。興登堡保守著這個秘密一直帶進了棺材。至於較年青的雷德爾司令,作為最迷信的軍種,這位海軍司令早已是漢娜的死忠。為了收服他的心,漢娜對他花了一番功夫。吸收了公海艦隊艦魂的漢娜,比雷德爾本人還清楚他過去在公海艦隊服役時的各種趣事。雙方在交流中有意地透出一些後,雷德爾已完全相信她是公海艦隊的艦魂英靈。在這樣的情況下,雷德爾更不可能洩露她的真實身份。
歷史上,勃洛姆堡雖然逼迫希特勒清洗了衝鋒隊,但實際上他對希特勒逐漸控制整個國防部和軍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興登堡元帥去世不久,他命令國防軍向希特勒個人宣誓效忠,勃洛姆堡這種違背當時仍然有效的魏瑪憲法的行為此後被很多國防軍將領所譴責,認為這是他在拿整個國防軍去向希特勒獻媚並最終鑄成了毀滅國防軍的一次大錯,後來的陸軍總參謀長貝克大將稱這一天是他“一生中最為黑暗的一天”。希特勒則對此歡欣不已,還寫了一封親筆信去感謝這位國防部長:“國防軍的官兵既然效忠於我所領導的新國家,我必定隨時負責保證國防軍的存在與不可侵犯,以實踐逝世的元帥(指興登堡)的遺囑,並不違揹我對保證軍隊為國家唯一武力的承諾。”
而這個被林漢和漢娜改變了的時代,勃洛姆堡依然是個納粹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只是他對站在希特勒身後的那個神神秘秘的薩菲羅斯教抱有成見和警惕。
興登堡死後,少了這個最大的威脅之後,漢娜和林漢經過商量,決定把自己的“身份”向國防部長勃洛姆堡說“清楚”。
他們找來了同樣老朽的魯登道夫元帥和較年青的雷德爾作為見證人,約勃洛姆堡在“德意志號”上會面,“消除”了誤會之後,勃洛姆堡對薩菲羅斯教的態度頓時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很快,勃洛姆堡下令國防軍向希特勒(漢娜)個人宣誓效忠。隨後漢娜兼任了興登堡留下來的空缺,總統總理一肩挑,終於完全掌握了德國的大權。
在幹掉希特勒冒充他的這段日子,漢娜也對總理府的人進行了替換和清洗,所有熟悉希特勒,但又不是薩菲羅斯教徒的人,都被她使用各理由趕出了總理府。這個歷史位面上,希特勒並沒有和愛娃建立戀愛關係。至於原因,林漢曾惡趣味的分析過,那是因為希特勒見到了漢娜,在心裡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她迷住了。
這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雖然漢娜是條非人類的艦魂,但在希特勒這麼一個瘋狂的傢伙眼中,艦魂的身份並不能阻止他發自內心深處對漢娜的“嚮往”。在希特勒被殺前的兩天,林漢一直和漢娜處於合體狀態,當時他就不斷地從希特勒身上感受到他送過來的細微的信仰之力,那種信仰之力中包含的東西林漢很熟悉,王玥單戀自己時,她送過來的信仰之力也是這樣的。
不過希特勒是不是真的愛上漢娜,這已經不重要了。他被擰斷了脖子,屍體澆上汽油燒成了灰。總理府裡沒有了愛娃這個熟悉希特勒的人,漢娜也省去了很多麻煩。此外最有可能看破漢娜偽裝的人是戈林,但林漢和漢娜都不怕那個染上毒癮的傢伙。如今蓋世太保的頭目和宣傳部部長都站在漢娜這邊,支援她替代希特勒執掌德國。戈林就算看出了什麼,他又能怎麼樣?大不了象幹掉希特勒一般,讓他出意外死亡就是了。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林漢和漢娜都不想幹掉戈林。
且不說戈林是國社黨打入德國空軍的第一根釘子,實際上希特勒上臺後的數年,擔任不管部部長的戈林,在其職位上是極盡職且合格的。
四年計劃是納粹德國的一項經濟計劃,由阿道夫·希特勒所提出,共有兩次,“第一次四年計劃”於1933年執行,使德國達到人民生活富足;“第二次四年計劃”則令德國達到儘可能資源上自給自足,以防未來戰爭爆發後免受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協約國封鎖而物資的缺乏問題。第二次四年計劃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成效,建設了頗具規模的人造石油、纖維、合成橡膠製造廠,並整合了巨型工業聯合體“赫爾曼·戈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