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走的錢,搶回來給中國的無產階級使用。不然我哪裡拿得出這麼多錢支援中國革命?我從前搶英國滙豐的三十五噸黃金,這幾年早就用光了。留學生,訓練飛行員,買機器,買軍火,買大炮,到處都要用錢!漢娜那婆娘硬是不肯優惠平價交易非要賺我百分十到二十的利潤!這些都是無底洞,那點黃金哪夠填……”
想起來真是一把血一把淚,這幾年林漢使盡手段或偷或搶賺的錢財早就過億,但花掉的錢也同樣地多甚至更多。為此他還欠了喀秋莎一屁股的債,以至於時不時地要“賣身”給不良少女“肉身償債”。
帝國主義國家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美國政府所以對中國的驟變“無動於衷”,也是因為他們早就在漢娜的牽線下,早已磨亮了刀,用金融手段藉助此次事件狠割英國的肉。上海遠東的驟變,已令英鎊幣值大跌,更使得英國倫敦股市暴跌,而在今天過後,租界落入紅軍手中,各國銀行在中國的財富化為烏有,訊息傳到歐洲後,到時候股價只會跌得更慘,也不知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去跳樓。
暗中聯手,提前做空的德國和美國,在這一事件中都狠狠地大發了一筆。美國政府到現在所以對南中國的態度曖昧,也正是因為在這程中,他們透過金融市場也狠宰了英國人一刀。而在這事上,林漢甚至瞭解,知道紅軍具體進攻時間和戰略目標的蘇聯,也暗中透過秘密渠道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提前出手,同樣也大賺了一票。德、美、蘇三個互相間的死對頭,卻在這事上一起磨刀霍霍向“牛牛”,大吃起牛肉來。(注:英國的外號叫約翰牛,俗稱牛牛)
中國的驟變,在此過程中,損失最大的就是英、法、日三國以及西歐的那些在上海有開銀行的國家。
1939年六月十五日是星期六,中國上海的情況傳到英國後,後天星期一倫敦股市開盤,林漢已經可以預見到英國證券交易所上那幫金融家的臉色會有多難看了,倫敦那兒到時候一定會上演無數的“跳樓秀”,如此美景可惜身在中國他無緣親身一見。
1933年後,資本主義國家暴發經濟危機後,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大蕭條的降臨,中國也不例外。位於上海的許多民族資本家工廠大面積地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了飯碗,最多的時候竟然有六十萬到八十萬人失業。(此為1933年到1935年的史實)
在這個位面,由於南方紅軍的提前崛起,這些倒閉的工廠,由林漢出面出錢,用極低的價格賤價收購,將工廠裡的機器連同工廠的熟練工人一起打包運走送到根據地中。到1935年開戰前,上海的工業已有一大半流失轉移到了蘇區中,留下來的那些多數是和軍工有關的行業。
南京國民政府這個奇葩的買辦政權,“最反動”的地方也就在這裡。明明知道這些東西被紅軍買走只會令對手更強,可是在“造不如買”的思想指導下,在這經濟危機全球大蕭條的時代,根本就不願意政府掏錢出面搶救這些珍貴的民族資本勢力,最後全部打包“賣”給了紅軍。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社會上生產的產品,超過普通民眾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那些被打包送到蘇區的工廠,重新開工後,在蘇區卻得到了新生。新生的紅色政權沒有其他地區畸形的“貧富分化”到極點的社會結構,雖然受制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平民生活水平也不太富裕,但比起貧富分化嚴重的炮黨統治區,卻已好上太多了。新建工廠生產的產品,即使是二十四小時三倒班,也依舊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的需求——光是用憑證供應的手段,就輕鬆地將這些產品消化得乾乾淨淨。
其實市場遠沒有飽和而是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只不過是落後的生產力和苛捐雜稅以及血腥的壓榨剝奪了民眾的消費能力罷了。在紅軍控制區,民眾的消費能力遠勝南京國民政府五省,轉移過來的工廠開工後生產的產品,連個水花都沒有打出來,就被飢餓的市場消化得無影無蹤。
“打土豪,分田地”,後世小資小資小清新,還有所謂的“自幹資本家”,“自幹大地主”、“自幹富豪”,無法理解這麼做的必要,他們高呼“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卻不明白,在這個貧富差距大到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的黑暗時代,“打土豪,分田地”才是真正正義的行為。那幫明明自己是一個屌絲LOSSER,卻弄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自為以自己是“富人有錢人而且還姓趙”的“自幹資本家,自幹趙,自幹X二代”網上小資小清新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其實是在做著“貧下中農反對土改”,“血汗工廠的工人反對工運”之類的蠢事罷了。
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