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紅軍這邊付出的代價是空戰中直接損失飛機七架,地面上報廢八架,三十餘架飛機受傷,只有五名飛行員陣亡犧牲,空戰損失的飛機全是效能較差的霍克II型。而空戰中,FW90雖然常也發生過被打得滿身是洞,但仗著速度快逃得掉,機場就在邊上和防護力強,總能搖搖晃晃地飛回機場。FW90的損失全是在機場上報廢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為飛行員準備的防彈座椅,雖然重量大增降低了飛機效能,卻極大地保護了飛行員的安全。有一架被打得滿身是洞的FW90迫降成功後被維修人員宣佈沒有維修價值,最後拆卸有用零件回收後作報廢處理,地勤人員在拆卸時總共從防彈座椅後面撿出了二十一個子彈彈頭。相比之下,此時的日本飛機就沒有安裝防彈座椅,座艙被擊中,飛行員斃命幾乎是鐵釘釘板的結果。
第二個原因卻是降落問題,比起雙翼機,翼載較大的單翼機降落時難度相對較高,受傷的飛機降落時更容易出事故。FW90在空戰中奇蹟般地無一損失,但在降落時卻因為受傷或飛行員自己個人的原因,導致事故頻頻。光是飛行員自身因素導致的飛機損壞嚴重,甚至被迫報廢的就有五架,受傷嚴重(可修復)的也有七架。大多數事故都是降落時“拿大頂”,衝出跑道,起落架折斷等等。
(注:在二戰時,空戰結束後飛機在降落後出事故和傷重報廢是常有的事,嚴重的時候,甚至是一場大空戰下來,機場上報廢的飛機甚至和空戰中被打下來的相當甚至更多都不奇怪。而歷史上著名的F4U海盜戰鬥機,空戰中打出交換比高達12:1優秀成績,但損失的飛機中,有一半是自己摔的。)
降落時的損失比空戰損失還大,主要是年青的紅色空軍飛行員訓練時間不足,飛機在空戰中受傷後,缺少應付這種局面的經驗。不過隨著空戰的持續,這些年青飛行員戰鬥經驗的積累,成熟和對飛機脾性的瞭解,這些情況在七月份開始逐漸減少。
世界上沒有各方面效能都完美的戰鬥機。有得就有失。在發動機效能相當的情況下,追求飛得更快,就必然造成飛機變成“飛行石板”,付出機動效能和操縱效能下降的代價。飛機的瞬間機動能力出色,盤旋效能好,往往航向穩定性就差;航向穩定性好,就必然導致盤旋效能受到影響。
FW90戰鬥機雖然是好飛機,但是林漢卻對他提出了許多過高的要求:又能上艦,又能空戰,又能俯衝轟炸,還要有高速度。譚克博士滿足了林漢所有的要求,但付出的代價就是對新手飛行員不太友好,尤其是飛機受傷時操縱更是不易——實際上譚克博士在設計FW90時,受林漢的影響極大,林漢給了他F4U海盜戰機的外形結構草圖以供參考,譚克博士參考他的氣動外形,弄出了效能縮水版的“海盜”變成了FW90,具有了F4U的空戰俯衝轟炸效能二者皆出色的優點的同時,也繼承了他對新手飛行員不友好的缺點。
在高志航或餘生這些精英飛行員手中,FW90是可怕的利器,但在飛行小時只有兩百小時出頭的新人飛行員手中,FW90就是一匹不好操縱的野馬。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紅軍中最好的FW90飛行員,大都集在中上海和杭州一線,其中又以把FW90當俯衝轟炸機用的轟炸機部隊素質最高,而且福建這兒的空軍一半都是剛出航校的新手。
讓新手飛行員和老手飛行員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和,大量地參予福建上空的空戰,這也是考慮到戰爭有可能長期化的因素。不趁著現在對日本飛機還有著代差的優勢讓這些剛出航校的菜鳥們上天搏擊,萬一戰爭長期化了,英日兩方獲得了更好的飛機後,情況反而更加不妙。半個月的空戰下來,新生的紅色空軍成長了許多。
發生在福建的空戰,FW90的孃家福克公司非常地重視,他們和HE51的孃家亨克爾公司一樣,都派出了一批技術人員駐紮在福州,針對降落後飛行員反映的飛機在空戰中顯示出的各種小問題和不足缺陷,在第一時間透過無線電發回德國總部,然後在那裡由相關的試飛員根據情報反饋的資料進行試驗測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決辦法,最後再發回中國,由地勤根據總部反饋回來的解決方案對飛機進行改進。當然,有些小問題則直接就由地勤和技術人員,飛機員討論後現場對飛機小修小補改善解決。
即使是在活塞戰鬥機時代,一架戰鬥機效能的完善的時間,同樣也是要以年來計算的。即使是改進速度最快的F4U,他在參戰後,解決了所有設計上的小毛病,變成一架完美的戰鬥機,前後也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而二戰名機噴火,B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