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1部分

到1939年十月,歐洲戰爭暴發前昔,在戲劇事業上連續受挫的費雯麗正準備離開英國,重回美國好萊塢尋求發展。

就在這時,從前那位在美國鼓勵費雯麗脫離林漢掌控的女經濟人瑪麗婭找到了她,勸說其留在英國發展。

女經濟人叫瑪麗婭,是一個第二代的德裔美國人,既是費雯麗的經濟人,也是她的心理醫師兼人生導師。當年在德國拍片時,費雯麗是被林漢強行潛規則的,留下了不小的心理創傷,正是在瑪麗婭的鼓勵下,費雯麗才重新振作起來,而後才有勇氣脫離林漢的掌握。

費雯麗接受了瑪麗婭的建議,戰爭期間留在英國發展。瑪麗婭為其準備了數個經典的戲劇劇本,靠著不停地在軍營裡穿梭表演話劇,重新獲得了成功,在英國的人氣再度上漲。

費雯麗在戲劇表演能取得成功,一是劇本好,那些劇本都是漢娜從後世挑出來的經典的劇本。二是時機好。歷史上二戰爆發後,費雯麗離開英國去美國發展,這種國家正處於危難邊緣,本人卻臨陣脫逃的行為,令其在美國受盡鄙視。後來費雯麗雖然也返回英國進行表演勞軍,但畢意已失了先手。而這個歷史位面,費雯麗沒有犯這個錯誤。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位於倫敦的費雯麗家燈火通明。由於戰爭至今德國都沒有對英國發動過一次空襲,所以現在的倫敦還沒有進行宵禁和夜晚燈火管制。若不是市場上的物資供應越來越緊張,以及不久前一天之內發出的上萬份死亡通知書,或許英國人根本就不會意識到戰爭已經降臨。

費雯麗家的晚宴一直持續到十點,賓客方才盡興離去。第二天聖誕節,費雯麗就帶著她的戲劇團前往倫敦的醫院為英國傷員進行戲劇表演,她的經濟人兼最好的朋友、導師瑪麗婭也和她一起去了。

在倫敦的醫院裡,主要傷員都來自海軍,皆是不久前挪威海戰時受傷的。費雯麗在那兒的表演受到了傷兵們熱情的歡迎。這三個月來正是由於其高調地對政府參戰進行“響應”,費雯麗得到了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援,其人氣在英國國內更是直線上漲,甚至被英國人捧為國家的“戰爭”代言人。

和英國交戰的德國,他們為戰爭捧出的“國民女神”,正是德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體育明星漢娜——當然,漢娜頭上的光環頭銜遠不止這些。有趣的是,在電影《亞瑟王傳奇》裡,漢娜扮演的是亞瑟王,費雯麗扮演的是她的妻子格尼薇,如今英德兩國開戰,雙方卻將這對熒幕上的“夫妻”一起推到前臺充當自己國家戰爭形象代言人。如果再算上片中扮演蘭斯洛特的“李華梅”,那部電影裡和真實戰爭有關的“大人物”就更多了。

費雯麗在醫院的演出照例地“大獲成功”,本來這種勞軍表演,觀眾本就不是為了看演出,對士兵身份的觀眾,心理上慰藉的意義遠在觀賞意義之上,更多的是為了讓戰爭中計程車兵有個心靈的寄託。演出結束後費雯麗和戲劇團的成員紛紛與醫院裡的傷兵們合影,拍照,甚至還在醫院裡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舞會。

在這過程中,瑪麗婭只是作為助手在一旁和傷兵以及醫院內的軍官勾通。

讓費雯麗在醫院裡的花園和英軍軍官翩翩起舞的時候,瑪麗婭則站在花園的一角,陪著一個軍銜是少校的傷員閒聊。

那個少校腿上的傷才剛好,醫生不允許他上場運動。

不能和偶像明星一起共舞,少校感到非常地遺憾。

瑪麗婭好心地對他說:

“我們下個月會去斯卡帕灣表演,那時候你應當就可以出院了吧?也許也可以在那兒再遇見你。”

上校答道:“嗯,那倒是。”

“你是哪條軍艦上服役的?”

“是光榮號,他沉了……軍部要把我調到伊莉莎白女王號上。下個月十五號我就會去那兒報道。”

瑪麗婭嘆氣道:“嗯,我們計劃是十七號去斯卡帕灣表演,希望到時候你們不要在那天出海,否則就遇不上你了。”

“肯定不會的。”

少校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他解釋道:“我們在明年年初會有個大行動,在這之前,女王號會一直待在那兒的。”

瑪麗婭拍著胸口,微笑地答道:“那就好!到時候我一定會讓她和你跳一支舞。”

事後,瑪麗婭特地叫來費雯麗,和那位少校軍官一起合影,然後愉快地分手告辭。

兩天後,一條用密語寫成的電報從英國被髮到了荷蘭,再由荷蘭被轉送到了德國。

電報被譯出後的內容是:明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