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皇家海軍,他們現在正在挪威海上距海岸線約三百公里外徘徊,態度猶豫不決。
具體的原因,卻是信心不足造成的。
挪威海戰對皇家海軍未來的戰術運用影響深遠,此戰過後,皇家海軍上下集體得了“夜戰恐懼症”。失去了精氣神的皇家海軍,再沒有勇氣冒險主動出擊。挪威海戰結束後,返航的皇家海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國收羅所有能裝到艦上的雷達裝到軍艦上。這兩個月來經過幾次試驗,證明其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提前發現五十公里內的軍艦。唯一的問題是,此時的雷達技術還不夠成熟,雖然有提前索敵的效果,但要做到象德國海軍那樣幫助艦炮精確地瞄準定位根本就做不到。
歷史上挪威戰役時,英國海軍就曾經出動驅逐艦對德國艦隊進行了一次成功地偷襲,最後全殲了德國參戰的驅逐艦隊。但這個位面,卻因為挪威海戰的後遺症,英國海軍徹底喪失了夜戰的勇氣。
一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正在海上徘徊兜圈子浪費時間的坎寧安司令,只是一個勁地向倫敦要求更多的飛機轉場到納爾維克港,以方便在這兒建立陸基航空基地。佔領納爾維克港後,英國人正拼命地在這兒修建野戰場,以方便將國內戰機轉場到這裡。納爾維克港靠近北極,原先沒有機場。不過這兒常年氣候惡劣,英國就算在這兒修建機場,能出動飛機的時間也很有限。
佔領奧斯陸後,德國人在挪威南部已獲得了大量的陸基機場。有過挪威海戰的教訓,見識過航空兵的威力後,坎寧安將軍說什麼也不同意在沒制空權保證的情況下,將軍艦調到挪威南部對港口發動攻擊。
在真實的歷史上,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是英國海軍中有少有航空戰專家,很早就意識到航母和航空兵的重要性,歷史上正是他指揮的地中海艦隊創造性地使用了航母奇襲義大利的塔蘭託港,擊沉擊傷了義大利一半的戰艦,首創航母艦載機獨自進攻大型軍港和軍艦的先河,是英國海軍極出色的指揮官,絕非菲利普斯那般的庸材可比。挪威海戰後他被從地中海跟隨鷹號航母一起被調回,並升任英國本土艦隊的司令官。
挪威海戰後,別的海軍指揮官都依舊慣性地沉迷於大艦巨炮互轟的美景中,都只顧把眼光死盯在改進雷達和夜間炮戰技術上。而坎寧安司令卻一眼就盯上了十二月二日那天,齊柏林姐妹艦透過“不接觸”的方式擊沉英國航母的戰術運用上。
目前皇家海軍在挪威這兒根本就沒有制空權。在他看來,哪怕是將自己的艦隊停在挪威的港口裡,也是極其危險的舉動。在完成了送數千名英軍上岸,佔領了納爾維克港的作戰目標後,他立刻就將艦隊主力調走,同時也拒絕了上級要求其南下攻擊德國艦隊的要求。
至少在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天氣良好的這兩天不行。
坎寧安司令從氣象部門那兒得到通報,二十四日後挪威一帶的氣候又將惡化,一股強烈的冷空氣正在南下,屆時會有嚴重的暴風雪天氣,而且這一狀況將會持續數日之久。
坎寧安的設想是要等到天氣惡化之後再率軍南下,利用對手飛機無法出動,航空兵難以支援的時機再進攻德國海軍。
在安德魯·布朗·坎寧安看來,雖然德國人佔領了挪威南部,但英軍同樣控制了挪威北部,而挪威北部戰略意義比南部更大。
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港,是瑞典的鐵礦石進入德國的重要通道。德國每年消耗一千五百萬噸鐵礦石,其中一千一百萬噸來自北歐的瑞典。這些鐵礦石先透過鐵路運到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港,然後再透過航運運到德國,全部的航線都在挪威境內,英國過去無法干涉,但現在這裡被控制之後,德國人已無法再獲得北歐的鐵礦。
位置更北的納爾維克地區落入英國之後,德國透過挪威海進入大西洋的通道,等於也被堵上了一大半,這個戰略目標同樣也達成了。
海軍出身的坎寧安司令看來,英國現在已經達到了這個戰略目的,餘下來的精力應當是鞏固這一地區。
所以坎寧安司令拒絕了倫敦發出的在二十三日對德國艦隊發動攻擊的指令。而二十三日這一天,在完成了突襲奧斯陸的任務後,漢娜和林漢也帶著德國艦隊主力,帶一艘貨輪離開奧斯港,將艦隊移動到挪威西南部,臨近挪威海的卑爾根港。這裡臨近挪威海,對面就是英國本土,要攻擊英國到納爾維克之間的航線也更加順利。此時的英國主力艦隊,正在距卑爾根約五百公里的海上徘徊。
到達卑爾根港後,德國海軍不緊不慢地放下隨船帶運人的人員和物資,以幫助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