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現在都看出來了,拉塔尼游擊隊是英國人故意放縱任其坐大的,但這又如何?以甘地、尼赫魯為首的一干印獨力量的領袖,也對當地的土邦領主有恨鐵不成鋼之感,但這又如何?
二月五日,印度總督蒙巴頓在得到了英方想要的一切之後,終於答應出兵北方,剿滅那裡的拉塔尼游擊隊。
首先出動的是二十架四發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和三十架蚊式戰鬥轟炸機一起出動,他們猛烈地轟炸了拉塔尼部隊的營地,透過“精確”轟炸,炸死了包括蘇聯顧問、印北共和國代表在內數百名印共遊擊隊,一擊就給予了拉塔尼游擊隊以重創,也順手幫助拉塔消滅了他隊伍裡對他有威脅的“敵人”。
二月六日,早已整裝待發的三個師,包括一個英軍師和兩支剛組建的“賤民師”與“首陀羅”師,約五萬人的大軍,攜帶六十輛坦克和百餘門火炮,透過鐵路北上。直取巴哈布林。
與此同時,北部比哈爾邦的英軍也出動兩個師南下,東邊孟拉加地區,也出動了近兩萬人的軍隊。三路大軍三個方向一齊出動,總兵力高達十萬力,坦克過百輛,飛機上百架,動用的火炮更是超過兩百門。
十萬圍剿大軍同時出動,這是一年戰爭結束後,英軍陸軍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對英國人來說,這次“左手打右手”的圍剿作戰,沒有任何懸念。
二月六日出英軍“誓師出兵”,二月八日就拿下了再次拉塔尼游擊隊主動放棄巴哈布林市。
而其他兩個方向的英軍也是一路順風順水地“平推”。平推的過程中,雖然遭遇了游擊隊的抵抗,但是這些抵抗就象是投入巨浪中的石塊,基本沒有激進什麼風浪,很快就消失不見。
到二月十三日,一路高歌猛進,猛攻猛打的三路英軍在拉塔尼游擊隊的核心區會師。英國人向全印度宣佈,他們已經成功地剿滅了“拉塔尼匪幫”的主力。打死拉塔尼匪軍超過六千人,俘虜上萬人(大部分是地方民兵武裝)。
但實際的真相併不是這樣。
早在英國人出動之前,拉塔尼就已經事前得到了英軍的暗中通知。
面對從南、北、東三個方向一齊壓過來的英軍,拉塔尼帶著屬於自己的核心主力部隊約三千人,直接放棄根據地向西面流竄,然後分散“突圍”了。餘下的都是戰鬥力不高的雜牌非主力在本地進行“遊擊作戰”。
依英國人的指示,在英國人的配合下,拉塔尼玩了一把金蟬脫殼,放棄了上萬人的隊伍脫身而走。英軍出動前,正是拉塔尼向英方洩露情況,把被他視為“眼中釘”的那些蘇聯顧問和印共代表的駐地透露給英國人,由英國人出面動手替他消滅掉了隊伍裡“妨礙”他的人。而後他帶著自己的核心手下,沿著英國指定的路線,分散撤往西孟加拉邦和恰爾肯德邦的交接地的山區潛伏起來。
拉塔尼本就是一支“速成”的武裝,作戰主動性和作戰意志遠不能紅軍相比。首腦核心人員一去,餘下的萬餘人部隊立刻也就被打回原形。
拉塔尼在撤退前給部下下達的指令是,儲存實力,分散隱藏,以待將來發展。依他的吩咐,他的游擊隊以團為規模分散開來,在山區裡進行遊擊作戰。
這種戰術理論上沒有什麼大問題,歷史上抗戰時期,紅軍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也以團為規模發展並最後壯大的。
但是這種游擊戰術的前提,必須擁有一個高效、強有力基層黨組織,但這最重要的基本條件,拉塔尼游擊隊卻根本不具備。他的游擊隊是“速成品”,頭上雖然掛著“印共”的頭銜,但隊伍裡的真正的“印共”卻沒有幾個,隊伍本身在成長的過程中又“長歪”了。加上根據地建立至今不足一年,根基太淺,又有最高首腦是敵方臥底這個大內奸在出賣情報,根本不可能完成敵後生存、遊擊、發展這個高難度的工作。
拉塔尼留下的部隊,大部分在英軍的追擊下被剿滅,少部分潰散在山林,變成土匪,更多的人則直接脫掉軍裝跑回家中裝成平民躲藏起來。
半個月前還威風十足的拉塔尼游擊隊,在巴哈布林地區存在有如沙灘上的腳印一般,一個大浪打過來,立刻就被衝得無影無蹤。
到二月十五日,蒙巴頓總督在加爾各答向印度各屆宣佈,三地英軍聯合出動,已基本剿滅了拉塔尼游擊隊的主力,匪首拉塔尼失蹤,英軍正在追捕云云。
二月二十日,蒙巴頓總督又在加爾各答宣佈了來自英國白金漢宮英皇的“特赦令”,宣佈對加入“拉塔尼匪幫”的普通平民的特赦,這是大棒過後的“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