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巨大的壓力。首先感覺壓力巨大的就是大西洋上的兩個海軍強國英國和德國。
對比之下,現在的英國,船塢裡還有一艘六萬噸級別的布列塔尼亞級戰列艦,外加四條無畏級航母正在建造,除此之外,到1944年四月時,皇家海軍已經接收了六艘新式航母,就數量而言,已經對德國海軍中的航母形成了六比四的優勢。
英德和談後,德國向英國遞出的和好橄欖枝之一,就是德國主動提出願意將海軍規模降到英國的八成以下,並表示不再建造新的戰列艦。
而後德國方面也一直忠實地履行這一份協議,哪怕是在神聖衝擊發生後,英國海軍得到了大量的民間捐款,有能力製造更多的軍艦,並正在擴充皇家海軍的規模時,德國方面的仍然不為所動。這一年來,德國海軍最大的動作,就是宣佈建造一艘六萬噸級的大型航母,除此之外就再無大動作。
德國方面雖然透過談判拿到了八成的噸位比例,但是他們戰後在海軍方面的“低”投入,少得連英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而最近希特勒更公開宣稱,為了避免重複一戰前海軍過度軍備導致的戰爭悲劇,未來幾年裡德國海軍都不會過渡擴張新增軍艦。
德國人“消極”發展海軍,對英國人來說本來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但是看一下大西洋另一側的美國一年兩個艦隊的土豪手段,還有一年憑空製造五十艘護航航母的工業能力,英國人是怎麼都高興不起來。
一想到氣勢洶洶的美國人將因為在海軍上過渡地軍備,導致在戰後變成一頭飢餓的兇獸到處咬人的可怕未來,英國人是怎麼也睡不好覺。在這樣的局面下,幾年前的世仇,曾經的仇人德國,現在看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麼可惡了。
美國政府公然地向全世界秀他的造船能力的肌肉,故然增強了民眾獲得戰爭勝利的信心。但同樣的,也收穫到了更多的警惕的目光,大大增強了“英德同盟”的可能性。
英德雙方約定在當年五月十日在荷蘭展開談判。
英國的守護神阿爾託利婭和德國守護神漢娜都會出席這場談判。
當然,為了保持足夠多的神秘性,兩人都不會公開出場。但是當兩位神使一起降臨阿姆斯特丹後,全世界都沸騰了。
現在的荷蘭是歐洲的中立國,這個國家比較悲摧。
太平洋戰爭前,中、英、日三國聯手搶劫了荷蘭人,荷蘭人除了憤怒的嘴炮外,毫無辦法。神聖衝擊開始後,荷蘭國內同樣面臨著信仰崩潰的大危機。
無論是早有在荷蘭境內滲透的薩菲羅斯教還是西邊迅猛崛起的英國國教,都不是現在的荷蘭人所能抵擋的。好在在英德兩家的眼中,現在的荷蘭已是一個窮屌絲,英德兩家都沒有打他主意的想法,選擇在這裡談判,純粹是看在他中立國和恰到好處的地理位置的原因。
會談開始前,漢娜和阿爾託利婭早就做了秘密地勾通,兩人都有想結盟共同坑美國人的想法,也都知道了對方的底線和底牌。
透過阿爾託利婭,漢娜知道了英國人想要什麼,願意付出什麼。
透過漢娜,阿爾託利婭也知道了德國人想要什麼,願意做到什麼程度。
所以這個對外宣稱是進行海軍談判,實為商談英德結盟的會議,進行得很順利,只用了七天就完成了談判的全部過程。
會談結束後,德國人對外宣佈:為了維持歐洲和平,德國願意將海軍噸位數量,進一步下降到英國海軍總噸位的百分七十。
第456章德國的定位
英德在阿姆斯特丹的談判,到底談了什麼,外界不知道,事後雙方公開了一份海軍協議,德國方面主動提出降低自己的海軍噸位份額,以避免雙方發生不必要的軍事競賽和引發軍事對抗。
作為回報,英國和德國簽定了《英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的有效期為十年。
因為這一決定,希特勒和艾德禮一起分享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在幕後,德國和英國,終於達成了初步結盟的意向。
具體的談判還在繼續進行中,但英德合流“友好”,已是不可扭轉的趨勢。
但實際上,英德之間比外界知道的,要走得更遠。
阿姆斯特丹談判,英德間關於海軍問題的談判,只持續了三天,餘下的四天,兩家間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美國,就是太平洋上正在發生的戰爭。
1943年時,日本方面以“還債”的方式,將菲律賓的巴拉望島交給德國,從而讓德國得到了一個進入太平洋的支點,而後德國方面就派了一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