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德國空軍開發部門的人也沒有瞎指揮,HE177的開發走上了正途。
不過四發轟炸機的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1940年八月時,整個德國也只造了四十架。這款重型轟炸機其實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1941年前根本是不可能正式裝備空軍。
以德國的國力和鋁合金的產量,根本無法象美國人那樣海量地製造重型轟炸機玩戰略轟炸——其實整個二戰,全世界只有美國一家玩得起用B17和B29“海”玩戰略轟炸,英、德、蘇這三國的國力都做不到——二戰後的蘇聯倒是做得到。但漢娜和林漢看中的並不是重型轟炸機的遠端轟炸能力,而是他巨大的載彈量。
1940年時,HE177雖然還是不成熟的產品,但是漢娜已向享克爾公司要求定購一批特製的HE177,以便能安裝七噸重的超級航彈。(炸弓單這詞老是違禁要審查,我以後都用航彈代替)
英國人在直布羅陀要塞只有一個立足點,少量的防空戰機根本微不足道,德國空軍進駐其周邊機場後,很快就壓制得對方要塞空軍抬不起頭。隨著當地機場的長跑道修好,HE177也進駐此地。
七噸重的超級航彈,是德國空軍依漢娜的指示,仿照未來英國空軍的“大滿貫”航彈的思路設計的。這種混凝土穿地航彈利用勢能的優勢從高空狠狠砸下,穿透力極強,什麼堡壘要塞都抵抗不住。七噸重的超級航彈只是起步產品,更重的十噸航彈也早就開發好。只是由於目前HE177的大馬力發動機還在開發準備中,載重量有限,暫時只能用七噸重的航彈“將就”一下,這種七噸重的航彈德國人稱之為小赫拉克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的名字),而十噸重的航彈稱為大赫拉克斯。
這些飛臨直布羅陀要塞上空的HE177轟炸機,他們從距離要塞百公里外的機場上起飛,拆除了全部的武器和所有可減重的東西,同時被當成“前線轟炸機”來用的他們,燃油量也減掉了三分二,總算可以掛載著七噸重的航彈起飛。
第一天他們在直布羅陀要塞上空投下了十六枚七噸重的航彈,部分失去準頭直接落入海里,但砸在島上的十一枚則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十一個巨型深洞。
第二天他們又如期而至,再次投下同樣數量的航彈,這一回投彈技術有所上升的他們,落到島上的航彈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三枚。
而後每天德國的HE177都過來投彈,不多不少,每次都是十六枚。雖然命中精度極低,但是看著島上一天比一天多的巨型沉坑,要塞的守軍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因為從這些航彈的穿透力來看,一旦被其正面砸中,什麼要塞都抵擋不住。
在德國對英廣播裡,德國播音談起正在發生的空襲直布羅陀要塞時,毫不避諱地向英國聽眾鼓吹著這種超級航彈的威力,並聲稱十噸重的威力更大的航彈也已準備好。
而到了二十日,英國人聯絡德國人要求談判這一天,飛臨直布羅陀上空的HE177的數量,增加到了三十二架——因為剛剛生產完畢的十六架HE177在這一天加入了轟炸直布羅陀的行動。
“直布羅陀要塞是很堅固,但我們第三帝國有得是時間。從今天起,每天HE177會往這兒投下四十八枚七噸重的‘赫拉克斯’,空軍將為分早上,下午,晚上三個波次展開空襲行動,每次投彈十六枚。”
“按計劃,九月份底後,佈置在直布羅陀一帶的HE177的總數量會增加到七十二架。每天投彈144枚,到時候大赫拉克斯也將登場。直布羅陀要塞再堅固,但終有被砸開的一天。時間是站在第三帝國這一邊的,我們有得是時間,我們可以慢慢地等待‘命中目標’這種小機率事件發生。”
德國播音員所說的會在十月份開始投擲十噸重的大赫拉克斯,但實際上以德國目前的發動機開發進度,這一設想到1941年前都不可能實現,十月份後每天投擲144枚“小赫拉克斯”也是在吹牛,但是此時的英國政府和直陀羅陀的守軍,看著島上日漸增多的巨型深坑,心中對守住要塞已不抱任何希望。直布羅陀雖然修得極堅固,但最大的弱點就是離陸地太近。
歐克斯事件是壓垮英國人戰爭意志的第一根稻草,而HE177四發轟炸機投擲的“小赫拉克斯”則是第二根稻草,但真正讓英國人感到崩潰的,卻是來自南亞印度的戰局。
同樣是在八月,在印巴北部的戰場,蘇聯紅軍經過幾個月的“穩紮穩打”,拿下了阿富汗,奪取了克什米爾,佔領了整個巴基斯坦,終於實現了沙皇時代幾百年夢想:將熊爪伸進印渡洋裡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