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眾人的驚詫,難以置信不同,司徒刑有些木訥的靜靜站在那裡,眼神迷離,好似走神。
但是他眼中的世界已經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一個個儒生消失,隨之一根根代表命運的青色氣柱升騰起來。
命格比較強的,裡面還有鯉魚,駿馬,麋鹿等。
但是要說最搶眼的,還是成郡王和總督霍斐然。
一個是無角的虯龍,因為被聖旨申飭,剝奪兵權的關係,看起來有幾分頹廢,但是成郡王畢竟在北郡經營多年,親信遍佈,底蘊深厚。就算接連受到重創,還是有很多儒生的氣運倒向成郡王。
這些氣運化作雲霧水氣滋養著蛟龍。
一個是赤色渾身隱隱有著火光的麒麟,這頭麒麟有著金色的眸子,因為總督霍斐然心態轉變的關係,就連麒麟身上也多了不少的朝氣。
不過,雖然北郡總督霍斐然佔據大義,但是終究積弱多年,根基淺薄,雖然有著聖旨,還有王牌鐵旗,但也只能和成郡王形成對峙之勢。
成郡王頭頂的蛟龍和北郡總督霍斐然頭頂的赤色麒麟在空中對峙。
一根根氣運交織在一起,交好的互相靠攏,敵對的相互排斥。
說不出的奇妙。
北郡總督霍斐然對司徒刑青睞有加,故而他頭頂的麒麟對司徒也是友善,見司徒刑窺探,並沒有和蛟龍一般嘶吼。
但是真正讓他感到震驚的是,當司徒刑說出師法這個詞彙的瞬間,一股好似鎖鏈的秩序之力陡然從天而降。
“法則秩序之力!”
如果不是他身負法家傳承,對法則之力比常人天生敏感。
還真有可能發現不了。
因為師法的秩序之力,和大乾律的青銅色,粗壯好似鐵索不同,師法的秩序之力好似透明,似有似無,但是又出奇的堅韌,好似天蠶絲。
司徒刑眼神有些渙散。心中更是迷惑,師法和律法,都是法,為何有如此大的區別?
思索半晌,只能將一切歸於顯法和隱法的關係。
律法,是大乾朝廷頒佈,言出法隨,百姓以觀之,不論是王公貴族,還是黎民布衣都要遵守。
師法,是隨著古老師者傳承,而形成的宗門之法,並不是屬於大乾朝廷頒佈,沒有龍氣盤踞,故而透明,似有似無。
但是師者傳承自古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故而又出奇的堅韌。
這也是讓司徒刑感到怪異的感覺。
斬仙飛刀三對白色的翅膀不停的震動,不停的歡呼,好似流光一般射出,在空中留下一道道銀痕。
但是司徒刑令他感到詫異但是,這股秩序之力,對他隱隱有著排斥。不論斬仙飛刀如何的鳴叫,竟然都不能感受到一絲師法的力量。
司徒刑階位不過童生,又沒有弟子,自然不能算是師者。
既然不是師者,又有何資格調動師法?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司徒刑的話好似有著某種特殊的韻律,彷彿黃鐘大呂,又好似鐘鼓齊鳴,讓眾人心底竟然不由的升起一種畏懼情緒。
司徒刑抄襲了韓愈的《師說》,雖然不是全文,但是卻將師道剖析的淋漓盡致。
嗡!
嗡!
嗡!
象徵著師道的法則之力陡然震顫起來,司徒刑明顯感到法則之力和他親近不少,也證明了他的猜測。
想要獲得師道法則之力的認可,就必須體悟師者大道。
常人想要獲得承認,要麼獲得五經博士的敕封,如董仲舒一般在官學講經。
要麼有教無類,和孔丘一般,弟子三千。
但是,司徒刑顯然有更好的選擇。
那就是直接抄襲了韓愈的《師說》,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韓愈所說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的“師”有其獨特含義,它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