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老太太明白希爾曼的意思,堅定地說:

“不,希爾曼,即使是海葬,那也不需要棺材的。”

“您這也知道?”希爾曼覺得不可思議,在他印象裡,老太太應該是那種從來足不出戶的老女人,有著潔癖、嘮叨和很多其它你所不知道的怪癖。

“嗯哼,我還知道世界屋脊下的,東方神秘的天葬,那也不需要棺材和墓地,當然也不需要十字架。或許有人會認為他們是異教徒,不過我不這麼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帝。”果然,老太太開始嘮叨。

“東方……神秘的天葬?”希爾曼想了想,然後一個勁搖頭,“哦,不不不,那還是海葬的好。我寧可餵魚,而不是喂那些醜陋的大鳥。”

“我也這樣認為。”老太太興高采烈,表示贊同。

“姑母,那您坐好了。”好像因了這小小的同感,希爾曼笑了笑,他一邊說著,一邊往槍機艙裡鑽。

“不,希爾曼,你得叫我姑nǎinǎi。”

“是的,姑nǎinǎi。”

“好孩子,去吧,去打他們,去吧。”

希爾曼躍進槍機艙,雙手抄起機槍。透過瞄準鏡往外看,兩架戰鬥機分別從左右擦著機翼掠過,轟炸機激烈地顫動起來。希爾曼來不及開槍,但他知道那兩架飛機還會轉回來,利用自身的靈活和轟炸機尾翼的遮攔作為掩護,從後面發動攻擊,他把機槍轉動了一百八十度,瞄準機尾方向,同時低頭向機艙裡大叫:

“姑nǎinǎi,您身後有安全帶,您糸好了,可別掉下去。我們還不想為您海葬。”

“做好你該做的。我也不想。”老太太一邊大聲回應,一邊摸索著找安全帶,卻意外地發現在她的上方掛著一套飛行員的航空帽和飛行眼鏡什麼的,她取下來一一戴好,然後往槍機艙裡爬去。

“孩子,我能做點什麼。”

希爾曼一回頭,看到老太太的裝束後怔了怔,隨便大笑起來:

“姑nǎinǎi,你可以幫我送子彈。”說著,他過去把姑nǎinǎi拉了槍機艙。

“孩子,我們打他們。”姑nǎinǎi指著機尾,不遠處,兩架戰鬥機一左一右,匆高匆低向轟炸機撲來。

這是一九四三年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四個年頭。

戰爭一開始,攻無不克的德國戰車馳騁除英倫三島外的幾乎所有西歐國家的版圖,困守孤島的大不列顛雖然取得了對德空戰的勝利,但僅此而已,面對強大的第三帝國,毫無還手之力。德國掉轉槍口,在東面發動的侵蘇戰爭中,蘇聯人被打得猝不及防,法西斯的軍隊攻陷了烏克蘭首府基輔,接著攻佔了頓巴斯西南地區。德國坦克集團長驅直入,兵臨莫斯科城下。

經過兩年的艱苦抗戰,蘇聯人頂住了德國戰車的瘋狂進攻。希特勒孤注一擲,集中所能集中的全部兵力發動了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就在曼施坦因和朱可夫打得難分難解的關鍵時刻,英美聯軍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從法西斯陣線最柔軟的腹部插進了一把尖刀。希特勒萬般無奈,從曼施坦因手裡調走兩個jīng銳的德國坦克師奔赴義大利。

這一來,雖然墨索里尼得以在義大利北部苟延殘喘。但庫爾斯克戰役卻以蘇軍的勝利而結束。德國人不得不在東線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全面轉入防禦。

全世界都輕輕的喘了一口氣,勝利的天平開始在烽火連天的廣袤戰場悄悄

地向反法西斯陣線傾斜。

但這還遠遠不是戰爭的結束,更不是戰爭的結果。

第二章 最後一口咖啡

()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過一封信。信中說:

早在他來到美國之前,德國科學家就已經完成了用慢中子轟擊鈾,實現核反應的試驗。這是一個鏈式核反應,這個試驗的完成,預示著德國在利用核能的研究上完成了從理論到應用的艱難跨越。而令愛因斯坦更為憂慮的是,德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核物理理論學家,同時還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核物理工程學家。

愛因斯坦確信,這些德國科學家已經掌握並推進了這一技術,製造出一種威力無窮的炸彈為時不遠。據他所知,他的好朋友、著名核物理工程學家費西教授正是製造這種可怕炸彈的關鍵人物。鈾核裂變所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常人難以相像的。它不僅能改變人類的程序,甚至能改變物質世界的原有面貌。

E=mc2

在信的末端,愛因斯坦寫下了這個著名的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