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能掉以輕心。那個傳信者,雖然看不出來歷,但是從他言談舉止看,應該是出自達官貴人之家,自己也是個飽學之士。這樣的人,一般不會和江湖產生交集,他出來傳信,也是他背後所站之人的意思。這種人背後的人,多半是達官顯貴,說不定身份高的嚇死人。對於這種人說的話,我們還是寧信其有,莫信其無。”
他嘆了口氣“原本,就算是偽朝查到頭上,我們也不用怕。大不了一拍兩散,與他殺個天翻地覆,但是大孝掌握新軍,卻始終不願意與官軍兵戎相見,他的心思,都在復套上。再者說,那些新軍裡,我們的人太少,形不成風潮,想要裹脅其他人起兵,也不容易。”
杜絕點點頭“刺殺四大家家主的計劃,也沒能成功。反倒是讓他們有了戒備,想從山西釜底抽薪的計劃也行不通了。”
“正是如此,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就是刺死楊承祖,然後立刻起兵。二,就是他中了咱們李代桃僵之計,真的以為我死了,對咱們不加提防,那就等到楊一清伐河套時,我們再從背後出手。不管走哪一條路,最後怕是都要動用這些力量。長青,你也不要想的太多,成大事者,就要捨得犧牲。畏首畏尾,是做不成大事的。”
他指了指地圖“大忠給我建議過,要讓我們趁著趙全去固原拜見楊一清時下手,把他給幹掉。再對河套上的人說,是朝廷誘殺了趙全。引蘭芳國與大明死戰,我們坐收魚人之利。這個計策,我覺得很不錯,大家來說說看,由誰擔任這次刺殺的行動者?大忠,你也不要躲清淨,和幾位叔伯探討下,下一步該當如何行動。”
他三五句話中,再次把兒子抬了出來,李大忠喜不自勝,與幾人共同謀劃著,該怎麼伏殺趙全,又該怎麼保證,把責任推到楊承祖身上。幾位堂主與他商議的正在熱絡時,外面一名親兵忽然進來,在李福達耳邊唸叨幾句。李福達面色一變“固原的軍令?這是怎麼回事?”
他離開貨棧,來到校場時,傳令者已經離開,李大孝替父親接了令,見父親過來,把手令遞了過去“父親,軍門軍令,要您和大哥前往固原,辦理軍餉交接之事。看來是要打仗了,已經準備給咱們預發軍餉。”
李福達頗有些顧慮,由於接令的關係,現在訓練已經停止,士兵們自己找著事做,這邊人並沒有多少。李福達小聲問道:“大孝,你覺得固原爹是該去,還是不該去?”
“兵聽將令草聽風,既然軍門有令,哪有不去的道理,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被抓起來。”
見兒子這副雲淡風輕的模樣,李福達差點噴出血來,卻見李大孝依舊不慌不忙“只要你們沒蠢到留下證據,就算抓起來,也不會怎麼樣。他們還讓我領兵,說明沒想趕盡殺絕。只要我在前線打的好,你們又沒有把柄留下,最後還是能釋放的,不用擔心。再說,如果真的是發軍餉,又怎麼能錯過呢?”
“如果我和你大哥被抓了,那咱們的大計,又由誰來完成?”
李大孝哼了一聲“對不起,您的大計我不感興趣,我只知道,朝廷要讓我指揮,去收復河套,建立不世功業。如果父親和兄長能夠不想那些不該想的事,現在咱們父子通同心,天下還有什麼敵人擋的住咱?”
他眼神中,流露出幾分狂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江山五十州!爹,放棄您那不切實際的夢想,跟著孩兒,一起到疆場上殺敵吧?憑您和大哥的武藝,保證可以高官厚祿,紫袍金帶。古長青他們來了?孩兒現在略施小計,就可以把他們都殺光,然後,我們就可以沒有包袱,快步前進了,您意下如何?”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投名狀(上)
李大孝武藝並不算出色,但是謀略在李家一門中,算是最高的,可惜他對於謀反沒什麼興趣,性子也很寡淡,往往說出的計策,令李福達血氣上湧,如果不是他神功無敵,怕是現在已經血管迸裂而死。
見他說出要滅掉白蓮教精銳這種話,李福達氣的面色發白,連罵了幾聲逆子,李大孝則是一臉無所謂的表情
“那些人認識您,也認識我們,本來就該除掉。造反登基,這種事原先可能性就不高,現在就徹底沒可能了。就算是那些邊軍,現在也吃的飽穿的暖,你讓他們起來造反?十營新軍裡,又是宣教官,又是戲班子。你說一聲造反試試看,就算父親神功無敵,一樣要被大家砍死。所以,認清現實,和朝廷合作,比自己胡思亂想,有用的多了。”
李福達恨鐵不成鋼的看了他一眼“大孝,朝廷把爹叫去,搞不好是要殺頭的?如果我們現在……現在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