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是國內炙手可熱的大明星;他憑實力考入暨南大學;他在空軍軍官學校第十二期驅逐機組畢業,任空軍第四大隊少尉三級飛行員。他犧牲的時候年僅二十九歲。”
王亮所選的名字,對於大眾來講是陌生的,甚至是從未聽過的,但這卻是客觀存在的。
歷史最大的魅力也在於此,永無止境。
沒有被刻意宣傳的英雄總歸是默默無名的。
符保盧,從全國冠軍到電影明星,放著舒適而又安逸的日子不過,俊朗的外表,他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苦練田徑,成為中國第一個打入奧運會複賽的選手。
最後成為空軍英雄。
是什麼驅使他一步步完成角色的轉換?
為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的祖國獻身。
【符保盧,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的田徑運動員,擅長撐竿跳高,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個進入複賽的運動員。符保盧的照片一搜就可以搜到,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0244 因為我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
0244 因為我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
“古往今來,空軍多悲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可用於作戰的飛機有兩千三百餘架,數量是中國的七倍整。日本最初用於中國戰場的飛機為四百四十三架,後來最多時達到八百架,日本戰機的優越,實力遠居於中國空軍之上。”
王亮之所以懊惱,是因為有很多事情都鮮為人知。
不明就裡,加上抗日神劇的渲染,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觀眾們根本就不知道抗戰打得有多麼慘烈。
在很多國人的潛意識裡,鬼子,分分鐘就可以被秒殺。
部分抗日劇試圖去尋找新路,但僅僅是因為日軍太過強大,而主角光環不明顯就被很多觀眾棄劇。
是啊,看影視劇都是為了消遣的,誰會去看那苦大仇深的東西?
但在王亮看來,還是導演和編劇的能力不夠過關。
一個出色的劇本,加上一個德才兼備的導演,足以誕生一部備受追捧的好劇。
王亮繼續講道:“日本有自己研究製造飛機的工業實力,月產飛機數量可達六十架,他們還能夠源源不斷地根據實戰引數來更新技術和效能。再反觀中國,工業落後,經濟衰敗,中國空軍所裝備的飛機全部來自於美、德、蘇、英等西方國家。更新換代不及時,裝備零件補給困難。”
“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小學生同高中生掰手腕,誰能掰得過誰?”這些恥辱,必須要講出來。
王亮仍然記得,在戰鬥打得最為激烈的時候,中國空軍的驅逐機每天都要同日本數量在五倍以上的先進戰鬥機連續三個到六個小時。
每一個出戰的飛行中隊至少會有三分之一的戰機都會被敵機的槍彈炮彈給擊中,然後墜毀,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血染長空》就是最真實的還原,張懷民犧牲了,還有他的戰友們。
當被炮彈擊中的戰機在天空中炸裂開的那一瞬間,血染長空。
當像王璐一樣的姑娘在血一樣紅的晚霞下躍入長江的時候,更是血染長空。
張懷民的故事絕不是個例,在戰爭歲月,有無數像他一樣的軍人,或許還更加悲壯更加慘烈。
這些,等王亮挖掘不動了,就全靠後來人了。
“很幸運,我長在那個年代,戰鬥在那個年代,也認識了他們。遺憾的是我沒能同他們一樣犧牲在滾滾洪流之中。我有一個兄弟,名字叫劉粹剛。或許你們從未聽過,也難怪,他犧牲的時候才二十四歲。。。。。。”王亮道。
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第24中隊中隊長劉粹剛,在抗日戰爭時期絕對是叱吒風雲、名震中外的人物。
短短兩個月的光景,擊落日軍戰機十一架,被譽為飛將軍,是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
“我不想說粹剛犧牲的有多麼壯烈,只說身後事。”
說罷,抗戰博物館的館長便請上了劉粹剛留下的一封家書。
家書是一個遠在他鄉的人與家裡人相互來往的信。
信中包括了自己在外的事,包含著濃濃的親情。
給家裡人寫信,也沒有什麼好藏著掖著的,都是心裡話,也都是大實話。
“在得知粹剛犧牲的訊息後,他的妻子許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透過自殺來殉情。家人們都防著她尋短見,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她。就在這個時候,粹剛留下的家書